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产业集群与日本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09:51
【摘要】: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基本原理、日本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基本规律、产业集群与日本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日本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以期为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别是如何通过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借鉴。 全文除前言和结论外,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以日本为对象的实证研究,其中,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机理。首先,通过对均衡与非均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均衡增长论与非均衡增长论等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解析,提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测度指标;其次,对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累积循环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推移理论、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理论、经济地域运动理论等有关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理论进行评析;然后,对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类型、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提出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重要机制的观点。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日本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基本规律。首先,分析了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日本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影响;其次,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地域开发、工业化及其二元结构的形成以及战后的地区开发等过程进行了剖析,认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一个客观规律,政府的地区开发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非均衡发展的格局;第三,总结了日本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区位指向性、规模经济、集聚与扩散效应,指出上述三种机制的 综合作用可以概括为产业集群效应,即产业集群也是日本区域经济非 均衡发展的重要机制。 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日本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影响。 首先,分析了日本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包括它的主要形成因素、行 业分布及其规模、内部结构类型、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 对丰田汽车产业集群、北九州产业集群、九州地区IC产业集群、福井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四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了产业集群发展变化 的基本规律及其对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日本产 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关系进行理论总结,认为产业集群不 仅有经济增长效应,还有经济结构演进效应和社会进步效应。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日本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由于中小企业 的大量存在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 和前提,因此,该部分首先总结了日本中小企业和产业集聚的发展经 验,认为日本中小企业的成功发展,主要是其自身努力和社会各界大 力扶持的结果;二战以后,日本的各种开发计划、工业区的建设与发 展、建立中小企业工业团地等促进产业集聚措施,都推动了产业集群 的形成与发展。然后,介绍了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新形 势下,日本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产业集群发展促进计划及其作用,包 括生态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区域一区域促进计划、文部科学省的知识集 群创新事业和经济产业省的产业集群计划。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131.3
【图文】:

密度图,人口分布,日本,密度


资料来源:StatistiealHandbookofJAPAN2003。人口合计达433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4.1%;东京都、大阪府、神奈川县的人口密度分别达到每平方千米5517人、4652人和3515人,其中东京(23区)人口密度更高达8135人。北海道、山阴和四国南部及东北地方各县人口分布稀疏,其中北海道人口密度仅73人①。经济长期非均衡发展的结果,使得各地区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观念等产生了差异,同时,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吸引高素质StatistiealHandbookofJAPAN2003。

日本经济,产业集群,资料来源,年销售额


地方中小企业提供销售和市场合作服务;为地方中小企业刀两置专家提供管理支持;引进金融机构,为地方中小企、}卜提似划受资和金融支持。目前,在全国共实施了19项产业集群促进计划,见图4一7。大约有3700家中小企业、190所大学参与了计划的实施。这些企业的年销售额达12万亿日元,占全国制造业部门年销售额的4%,从业人员达40万人,占全国制造业部门从业人员总数的4%。2003年,该计划的预算资助额为425.1亿日元。乏,之乡口二已二苏公夏对:三拼一简健坟上毛.子琴奥

本文编号:2779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79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c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