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新疆农村金融生态评价与优化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09:17
【摘要】: 区域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的研究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疆作为欠发达的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农业大省,农村金融的良好发展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金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村金融生态失衡极大阻碍了新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立足当前新疆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农村金融生态现实,通过对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的评价,客观描述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的实际状况和现实表征,揭示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整个系统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以期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金融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并且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出发,探讨优化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的途径,为地方政府和决策者提供科学政策设计和有效宏观调控的前提和基础。希望可以弥补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研究的不足,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策部门和相关研究学者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本研究以金融学、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为指导,基于金融生态理论,借鉴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采用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农村金融生态评价体系,对新疆农村金融生态发展状况作出客观地描述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剖析农村金融生态发展的阻滞因素,提出新疆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思路和对策。 本研究共分为四部分九章。第一部分提出研究背景及意义,对金融生态理论的演进和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了简要介绍与评述,提出研究思路、方法、内容框架:阐释农村金融生态理论,对农村金融生态进行内涵界定,描述系统特征、结构与功能,并解析了农村金融生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机理。 第二部分首先从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发展、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变化的新特征和趋势等角度对新疆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演进及现状做了描述,同时简介新疆农村金融生态调节机制的完善及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情况。其次,构建农村金融生态评价体系,包括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定性评价标准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量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定性评价,并设计农村金融生态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此外,运用进步指数揭示新疆农村金融生态近年发展变化趋势,采用对比指数对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法治信用环境对农村金融生态的影响程度较大,新疆农村金融生态处于一般水平等级状态,从时间趋势上看总体进步指数得到提高,并且接近于全国农村金融生态发展的平均水平。 第三部分首先在新疆农村金融生态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剖析新疆农村金融生态建设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新疆农村经济环境弱化、农村金融资源供求失衡、农村金融风险转移与补偿机制缺失、农村金融市场缺乏自我调节机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等五个方面;进而提出优化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的总体方案,包括优化目标、内容、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原则和思路,并着重探讨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的优化对策,应重塑竞争与合作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明晰且多元化的金融产权制度,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构建农村资金导入回流机制,完善金融风险分散、分担与补偿机制,培育和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和手段,全面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农村金融生态失衡已严重阻滞了新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农村金融生态的优化就是要在质量与数量上对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农村金融生态调节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动态调整与渐次平衡,最终实现主体活力化、调节高效化、环境和谐化,促进新疆农村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和谐进步。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832.7
【图文】:

趋势图,邮政储蓄,增长情况,新疆


第三章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现状分析网点1107个,从业人员4505人,个人存款账户突破520万户,存款余额从1986年的1104万元增长至220亿元,增速45%,市场占有率从0.24%跃升到10.7%。见图3一2。阮 250200150100曰曰回一冲~卜卜目尸卜口目回同阳时r口N阳帕时定心价口田公〔〔O价也七田姆心口 00000000因田团J坦姐姆姆娜心价姆口心 00000000‘1军衣卜于闪切姐O~N‘奋叨O阅义心O曰N加占切。阅一I一FJ....邮储占储蓄额比-刊卜-新强邮政储蓄额图3一2新疆邮政储蓄额增长情况及趋势数据来源:1987一2008年新疆年鉴整理新疆邮政部门己在全疆所有农村支局所设立“三农”服务站,并向行政村延伸,大力发展邮政储蓄、代理保险、报刊发行等农村邮政业务,依托网络优势通过转账业务、入账汇款业务,为粮棉瓜果收购商提供资金结算通道,开辟了邮政储蓄服务“三农”的新途径。近年来,邮政金融部门依托农村邮储服务网络的优势,以不断发展的邮政储蓄信息化建设为基础,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和农村客户的需求,在完善服务“三农”功能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已经形成较成熟的基于邮政储蓄异地通存通兑平台、银联跨行交易平台、电子汇兑平台以及邮政企业遍布城乡的投递平台的农村客户个人资金汇划业务体系,邮政储蓄绿卡、邮政汇兑已成为农村居民重要的资金汇划工具。目前

金融服务,占比,个人理财,贷款担保


需求呈现多样化。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新疆农村除存贷款外,最迫切需要的金融服务项目依次是:银行卡、个人理财、贷款担保、结算、保险、其它,分别占到38.4%、25.6%、16.4%、8.3%、7.2%、4.2%。见图3一7。保险其它银行卡贷款担保个人理财26%图3一7新疆农村金融服务项目需求占比情况3.1.4.3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发资金需求总量扩张及金融创新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占全国干旱面积近70%,受高寒、干旱以及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经济发展较落

农信社,资金外流,新疆,情况


作为农村存贷款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又不断从农村吸收储蓄存款,必然造成农村金融资源来源与运用上的差距拉大,即存贷失调日益严重,存贷差由1991年的13.35亿元扩大至2007年的188亿元,存贷比虽由1991年的32.6%上升至2007年的53.9%(见图6一3),但年均存贷比仅为47.9%,农村资金外流大约占农信社存款总额的50%左右。(亿元) 0000000000 4246086208 211111睡悉鑫奢蒸柔彝柔柔粪叁蒸蒸叁蒸蒸蓦年份曰...存贷差--.冲-存贷比图6一3新疆农信社资金外流情况数据来源:根据1981一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整理编制四是县域层次金融萎缩使县域资金日趋紧张,在税费改革后地方财政困难情况下,将使县以下农村资金被通过各种形式抽到县级,间接造成农村资金外流,加剧了农村资金的稀缺度。农村资金大量流失导致农村资金短缺的矛盾更为突出,使农村金融运行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良性发展,恶化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6.2.5民间金融逐渐活跃但存在隐患在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状态下,新疆农村民间金融逐渐活跃。新疆农村地区存在不同形式、方式和程度的民间融资活动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敏;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融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邓淇中;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吴涛;辽宁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程春梅;中国金融生态危机预警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晓华;基于DEA/AHP的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义豪;中部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马勇;贵州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4 章清华;浙江省NY银行金融生态化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闫振锋;青岛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改善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85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85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6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