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中的产业战略定位

发布时间:2020-08-15 11:49
【摘要】: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圈,随着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转移速度的加快,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由于受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的影响,长三角对周边低成本地区特别是周边资源丰富地区的依赖性愈来愈明显,近年出现的电荒、商务成本和工资成本上升较快等问题,要求我们通盘考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安徽同长三角地区一衣带水,具有地缘、区位和资源优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安徽同长三角地区的差距在拉大。因此,全面融入长三角,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参与长三角的产业分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并转换为竞争优势,是安徽加速崛起的必由之路。 本文首先分析了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全面融入长三角不仅对安徽有利,对长三角也有利,是安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加速崛起的重要机遇与必由之路。通过对安徽与长三角省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具体的对比分析,得出安徽相对的优势产业与劣势产业,安徽相对优势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基础性的加工制造业及教育文化业、旅游业等部门;安徽相对劣势的产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重化工业以及以金融、保险、房地产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等部门。据此提出了安徽融入长三角进程中的产业的功能定位、重点定位和梯度定位。功能定位主要是面向长三角的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能源原材料供应和加工基地,劳务输出基地,休闲旅游基地;重点定位是:第一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以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蔬菜、瓜果等主要农产品为代表的高效、优质和特色农业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工业方面,重点发展煤炭采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能源原材料工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基础产品加工制造业;第三产业方面,重点发展面向长三角的休闲旅游业和教育文化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就安徽如何通过与长三角经济圈之间的产业合作以及如何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实现安徽的产业战略定位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127
【图文】:

安徽,浙江,江苏,区位


图 2.1 安徽与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区位图三角,山水相连,交通便捷, 与浙江、江苏等东部里,公、铁、水、空等交通网络纵横交错,与上海的长三角经济相融,历史上就有密切的交往、合作关系上海的支持,办起了一批像样的工业企业[31]。随着与长三角之间的徽杭高速、宣杭铁路复线、沿江铁苏高速、芜雁高速、芜申运河、沪蓉高铁合宁段、际铁路规划的南京—安庆城际铁路的建设,安徽与密切。长三角有着深厚的现实合作基础,作为第一份被江苏省政府和国家批准的都市圈规划划提出“到 2010 年,南京市都市圈形成以超特大城市淮安、马鞍山、巢湖、滁州、芜湖 7 个大城市为主体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陆海生;夏小伟;;钦州在环北经济圈中的产业结构优劣势比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佳琳;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李明鸿;达州市融入成渝经济区的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4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94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a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