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跨界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22:07
本文关键词:云南跨界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旅游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并且随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被依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跨界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类型,一般处于行政区划交界、区域经济的边缘地区,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区域所管辖,主要有地理位置的边缘性、行政管理的分裂性、利益主体的复杂性及合作共赢机制的可整合性等特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跨界旅游资源的研究并不多,且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上的跨界旅游合作的措施、保障、对策和旅游整合等方面,微观层面上如何对资源进行开发、管理,不同级别的跨界旅游资源采用不同的开发管理模式等研究较少。本文以跨界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以行政区边缘经济理论、跨界治理理论及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对跨界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进行了分析,并据此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角度出发,整合了以跨界旅游资源为核心的开发管理模式,最后通过对云南省跨界旅游资源的调查,提出了不同级别的云南省跨界旅游资源开发管理适用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和得出结论:(1)跨界旅游资源是指在我国现有行政区划体制下,旅游资源所依托的地域被划分到不同的行政区,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区所共有,其整体性虽然被割裂,但仍对游客具有旅游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用,并产生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2)行政区域边缘理论、跨界治理理论和博弈论等相关理论是研究跨界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的重要指导理论。(3)资源的客观存在性、地理位置的边缘性、行政管理的分裂性、利益主体的复杂性和合作共赢机制的可整合性是跨界旅游资源区别于一般旅游资源的特征。而因行政边界分割导致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属性在资源的开发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公地悲剧”和“囚徒困境”这类典型的矛盾机理。(4)跨界旅游资源是被若干个不同的、独立的行政区域分割的特殊旅游资源,根据不同类型的划分标准,可以将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类型的跨界旅游资源有其自身适宜的开发管理模式。(5)跨界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地方政府之间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博弈行为。(6)跨界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必须遵守事物发展的规律,其开发管理模式主要有跨界旅游合作、行政区划调整、托管与特许经营等。根据其所在地域的不同情况、不同行政级别归属选择不同的开发管理模式。(7)云南省作为西部旅游资源大省和旅游业强省应该重视不同尺度的跨界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基于其资源的存在状况和资源开发问题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探讨适宜的开发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跨界旅游资源 跨界区域 旅游资源开发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1
- 1.1.1 选题背景9-11
- 1.1.2 选题意义11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6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2-16
- 1.3 研究方法16-18
- 1.3.1 文献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16-17
- 1.3.2 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17
- 1.3.3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17-18
- 1.4 技术路线18
- 1.5 研究范围18-19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19-25
- 2.1 概念界定19-20
- 2.1.1 旅游资源19
- 2.1.2 跨界旅游资源19
- 2.1.3 边界19-20
- 2.1.4 跨界区域20
- 2.1.5 跨界旅游区20
- 2.2 相关理论20-25
- 2.2.1 行政区边缘经济理论20-21
- 2.2.2 跨界治理理论21-22
- 2.2.3 博弈论22-25
- 第3章 跨界旅游资源的基础研究25-33
- 3.1 跨界旅游资源的特征25-29
- 3.1.1 客观存在性25
- 3.1.2 地理位置的边缘性25-26
- 3.1.3 行政管理的分裂性26-27
- 3.1.4 利益主体的复杂性27-28
- 3.1.5 合作共赢机制的可整合性28-29
- 3.2 跨界旅游资源的分类29-33
- 3.2.1 按旅游资源所跨越的行政单元级别30-31
- 3.2.2 按资源所跨越的行政边界地区数量31-32
- 3.2.3 按资源的空间分布形态32-33
- 第4章 跨界旅游资源开发模式33-45
- 4.1 合作开发模式33-36
- 4.1.1 跨界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内涵33-34
- 4.1.2 合作开发的方式及优劣势分析34-36
- 4.2 区划调整模式36-38
- 4.2.1 区划调整模式的内涵37
- 4.2.2 区划调整模式的优、劣势37-38
- 4.3 托管模式38-40
- 4.3.1 托管模式的概念及形式38-39
- 4.3.2 托管模式的优、劣势39-40
- 4.4 特许经营模式40-45
- 4.4.1 特许经营模式的内涵40-41
- 4.4.2 特许经营方式的选择41-45
- 第5章 云南省跨界旅游资源分析45-52
- 5.1 云南省跨界旅游资源的特征45-46
- 5.1.1 资源丰富多样45-46
- 5.1.2 生态环境相对脆弱46
- 5.2 云南省跨界旅游资源的分类46-52
- 5.2.1 按照资源的属性和成因划分46-48
- 5.2.2 按照旅游资源所跨越的行政单元级别48-52
- 第6章 云南省跨界旅游资源开发管理适用模式分析52-59
- 6.1 云南省跨国界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适用模式52-55
- 6.1.1 跨国界合作的障碍52-53
- 6.1.2 跨国界合作的策略53-55
- 6.2 云南省跨省界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适用模式55-57
- 6.2.1 跨省级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冲突表现55-56
- 6.2.2 跨省级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策略56-57
- 6.3 跨县级旅游资源开发管理适用模式57-59
- 6.3.1 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行性57-58
- 6.3.2 行政区划调整的一般策略58-59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59-61
- 7.1 基本结论59
- 7.2 创新之处59-60
- 7.3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4
- 研究成果64-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效忠;张捷;乌铁红;;跨界旅游区的组织网络结构与合作模型——以大别山天堂寨为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2 李万卿;;云台山背后的晋豫利益之争[J];记者观察;2005年12期
本文关键词:云南跨界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