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集聚统计模型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16 01:15
一直以来,集聚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对服务业集聚研究甚少。在全球呈现出“二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下,全球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趋势进一步增强,集聚发展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大大提高,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现代服务业集聚研究,但是以现代服务业集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统计测度方法研究和现代服务业集聚计量模型分析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以计量分析方法考察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文献非常零散且不系统。由于服务产出计量的困难以及相关统计制度的滞后,服务业实证研究一直是服务经济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由此也局限了理论本身在更广范围内的解释力。因此,本文以现代服务业集聚现象为研究对象,借助计量分析工具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统计分析框架,寻找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服务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在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服务业的特征,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统计分析体系,即现代服务业集聚现象测度、集聚演化、集聚形成机理、集聚竞争力等统计模型体系,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应用研究。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学者对现代服务业集聚机制、集聚演化、集聚竞争力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对现代服务业集聚、集聚竞争优势及其形成机制等基本理论进行研究,从而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统计模型及其应用的理论平台。研究表明,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本质是在某一领域,基于精细分工和专业化产业链在特定地域的集聚及其所形成的互动关系。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优势表现为成本优势、外部经济优势、创新优势、品牌优势等,这是集聚协作竞争机制、知识溢出机制、自我增强机制、协调整合机制等交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在系统梳理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统计测度指标体系和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并对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动态描述,从而把握现代服务业集聚变动的内在规律。研究表明,我国服务业总体集聚程度较低(γ系数均低于0.05),难以形成有效的集聚竞争力。分行业看,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高的区域集聚趋势和较明显的企业集聚趋势,消费性服务业中的大多数社会服务业受政府宏观主导,行业垄断市场难以形成,其区域集聚程度和行业内企业集聚程度都很低。显著性检验表明,我国服务业集聚现象具有统计显著性,各服务行业集聚差异程度显著。动态面板模型显示,服务业集聚水平变化是回复效应和随机效应共同作用的叠加。 第三,结合共生理论和经济演化论,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演化的逻辑斯谛模型,分析现代服务业集聚增长影响因素、集聚企业共生关系、集聚演化机制等,从而揭示现代服务业集聚演化的基本规律。研究表明,现代服务业集聚类似于生物种群,有其孕育、成长、成熟以及衰退的过程。现代服务业集聚增长是非线性的,其增长不仅受制于产业集聚最大规模N值和集聚增长率α的大小影响,而且其受到集聚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影响。现代服务业集聚演化受到利益驱动和生态平衡所形成的正、负反馈机制的共同作用。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演化符合Logistic模型。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主要存在市场主导型、市场和政府推动型、政府主导型等三种演化路径,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演化中存在问题,应深化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扩张产业链,提升要素资源的整合能力;坚持政府有为的原则,通过竞争机制,促进现代服务业有效集聚。 第四,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纳入空间效应,构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检验现代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和作用方式。研究表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各省域之间形成了较强的空间依赖作用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同影响因素在时间、空间、时空维度的作用和影响各有不同。总的来说,技术差异在时间维度上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在空间维度上并不显著;交易费用在空间和时空维度下与现代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规模经济在空间和时空效应下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知识溢出和政府行为在时间、时空维度下都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因此,在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仍然偏低,集聚效应较小的情况下,应大力推进服务业技术创新,改善服务业技术效率;加强政府的扶持和规划指导作用,这是促进各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五,在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界定的基础上,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宏观层次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评价模型,科学评价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及其区域差异;然后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影响效应模型,对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对服务业竞争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以探明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理论研究表明,从内部作用机制看,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市场效益、创新能力、集聚环境等三个方面。从外部影响效应看,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对服务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我国2002-2007年各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整体上升缓慢,部分地区如云南、贵州、甘肃等省市在2002-2007年间整体有下滑趋势。从空间分析来看,我国28个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呈等级分布,东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各要素竞争力均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我国各地区应放宽市场准入,重视人才引进,发挥政府在现代服务业集聚环境优化中的作用,积极培育集聚竞争力各要素条件,整体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719
【部分图文】:
区进行聚类,结果可分为三类,如表6.11所示。为了深入分析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与区域水平的差异,我们画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各要素竞争力得分的箱形图,如图6.8所示。表6.11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聚类结果类别地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浙江、辽宁、山东、福建四川、河北、湖北、新疆、江西、湖南、山西、河南、陕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安徽、广西、宁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巾山’日”、苍摹口市场效益.创新能力田集聚环境 123Ave.妙Lin抽9e扭e如悦吧 nGrou声)图6.8我国28个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各要素竞争力得分的箱形图注:箱图的主体是矩形框,上中下三条线分别表示变量值的第75、50、25百分位数。变量的50%的观测值落在这一区域中.触须线是中间纵向直线。_L截止横线是变量值本体最大值:下截止线是变量值本体最小值。本体即除奇异值和极值以外的变量值称为本体值。奇异值用O表示,极值用*表示。由聚类结果和箱形图,得到如下结论:(l)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综合水平,从聚类结果看,我国28个地区现代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2522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719
【部分图文】:
区进行聚类,结果可分为三类,如表6.11所示。为了深入分析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与区域水平的差异,我们画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各要素竞争力得分的箱形图,如图6.8所示。表6.11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聚类结果类别地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浙江、辽宁、山东、福建四川、河北、湖北、新疆、江西、湖南、山西、河南、陕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安徽、广西、宁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巾山’日”、苍摹口市场效益.创新能力田集聚环境 123Ave.妙Lin抽9e扭e如悦吧 nGrou声)图6.8我国28个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各要素竞争力得分的箱形图注:箱图的主体是矩形框,上中下三条线分别表示变量值的第75、50、25百分位数。变量的50%的观测值落在这一区域中.触须线是中间纵向直线。_L截止横线是变量值本体最大值:下截止线是变量值本体最小值。本体即除奇异值和极值以外的变量值称为本体值。奇异值用O表示,极值用*表示。由聚类结果和箱形图,得到如下结论:(l)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综合水平,从聚类结果看,我国28个地区现代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三庚;;现代服务业集聚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陈柳钦;;产业集群竞争力问题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金荣学;;推进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J];商业研究;2008年09期
4 刘建民;;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政府创新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6 胡霞;魏作磊;;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8期
7 刁慕蓉,庄丽娟;我国六省市服务业竞争力的总体评价及对策研究[J];财贸研究;2004年04期
8 胡霞;;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7年01期
9 胡霞;;产业特性与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9年02期
10 陈柳钦;;天津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J];中国储运;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2842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42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