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非洲统一组织条约框架下反恐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09:56
   9.11恐怖事件发生后,国际恐怖主义成为对人类文明、社会和价值观的日益严重的威胁,这要求整个国际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致力于促进全球性的反恐行动。国际社会的团结一致是战胜恐怖主义威胁的基本条件之一。毋庸置疑,与其他的区域性公约及联合国与反恐有关的条约或其他法律文件一样,非洲的反恐公约是非洲国家参与全球反恐行动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这种全球性反恐行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9年7月14日,非洲统一组织——也就是现在的非洲联盟——在阿尔及尔通过了《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的公约》。 该公约是非洲统一组织及其成员国为了相互之间能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领域达到最高水平的合作所作努力之最终结果的详细体现。因此,为了正确的理解和分析阿尔及尔公约,我们需要将其看成是非洲统一组织为了促进在反恐领域的国际合作而作出的长期努力的成果的一部分。 除该公约之外,非统组织在反恐领域的成果还包括了1994年6月在突尼斯举行的非统组织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第30届常会上通过的《关于一项非洲国家间关系行为守则的宣言》。该宣言对依据政治宗派主义、部落主义、种族主义或宗教来破坏一个民族的应有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特别是人的基本自由和权利——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予以谴责。 本文对非统组织条约框架下非洲反恐法律制度的研究分为五章进行:第一章就理论和实践中均颇具争议的恐怖主义的定义问题进行讨论,并阐述笔者自己对作为国际反恐法律文件基础的恐怖主义概念的界定。第二章在概述非洲曾遭受的恐怖主义袭击及其后果之后,就非洲的恐怖主义问题进行讨论。第三章集中对非洲——从非统组织到非洲联盟——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的法律制度框架进行阐述,并介绍非洲为反恐所作出的努力。第四章对阿尔及尔公约的实施情况的讨论主要关注其成员国是否具体履行了该公约下的义务。第五章则主要探讨阿尔及尔公约对国内立法的影响,该章意在分析阿尔及尔公约在生效后是否取得了实际效果以及该公约对人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D99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标
    三、本文研究的问题
    四、文献综述
    五、本文研究范围的限定
    六、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
第一章 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
    第一节 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
        一、词典解释
        二、法律解释
        三、学者解释
    第二节 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
        一、当前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立法评述
        二、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法律框架
第二章 非洲的恐怖主义
    第一节 阿尔及尔公约对恐怖主义的定义
    第二节 恐怖主义在非洲的历史背景和根源
    第三节 非洲恐怖主义情况综述
        一、非洲之角国家和东非地区
        二、北非与撒哈拉地区
        三、西非地区
        四、南非地区
        五、中非地区
第三章 非洲打击恐怖主义的法律框架:从非洲统一组织到非洲联盟
    第一节 非洲统一组织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公约
        一、国内法与阿尔及尔公约的协调
        二、阿尔及尔公约下防止恐怖主义的措施
        三、管辖权
        四、庇护
        五、引渡和起诉
        六、域外调查和相互司法协助
    第二节 非洲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行动计划
    第三节 非洲统一组织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公约的议定书
第四章 阿尔及尔公约的实施
    第一节 阿尔及尔公约在非洲之角和东非地区的实施
    第二节 阿尔及尔公约在南非和中非地区的实施
    第三节 阿尔及尔公约在西非和北非地区的实施
    第四节 阿尔及尔公约实施的限制
第五章 阿尔及尔公约对非洲的影响
    第一节 阿尔及尔公约在非洲的威慑作用
    第二节 阿尔及尔公约对人权的影响
        一、对公民自由有潜在负面影响的恐怖主义犯罪之定义
        二、有悖于人权保护的国家实践
结论——对阿尔及尔公约的评价与建议
    一、对阿尔及尔公约的评价
    二、阿尔及尔公约存在的缺陷
    三、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琪;惩治国际恐怖主义公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7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47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7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