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F127
【部分图文】: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城市或一地区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这也是评价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图2一2:武汉与深圳GDP增长率比较注:2000一2002年数据来源于武汉、深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6一1999年数据来自各自的统计年鉴.深圳目前不仅是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而且经济实力己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1998年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282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首位,19年间增长了15.8倍,平均每年增长16%。相对的,武汉
一一闷卜一武汉GDPPP606.9111782.1333912.33331001.89991085.68881206.84441347.8881493.0999一一翻卜~深力I}GDPPP795.777950.04441130.01111289.02221436.03331665.24441954.17772239.4111图2一l:武汉与深圳GDP比较注:2000一2002年数据来源于武汉、深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5一1999年数据来自各自的统计年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考虑到了人口增加和国民产出水平的相互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城市或一地区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这也是评价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图2一2:武汉与深圳GDP增长率比较注:2000一2002年数据来源于武汉、深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6一1999年数据来自各自的统计年鉴.深圳目前不仅是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而且经济实力己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1998年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282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首位,19年间增长了15.8倍,平均每年增长16%。相对的
一一闷卜一武汉GDPPP606.9111782.1333912.33331001.89991085.68881206.84441347.8881493.0999一一翻卜~深力I}GDPPP795.777950.04441130.01111289.02221436.03331665.24441954.17772239.4111图2一l:武汉与深圳GDP比较注:2000一2002年数据来源于武汉、深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5一1999年数据来自各自的统计年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考虑到了人口增加和国民产出水平的相互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城市或一地区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这也是评价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图2一2:武汉与深圳GDP增长率比较注:2000一2002年数据来源于武汉、深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6一1999年数据来自各自的统计年鉴.深圳目前不仅是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而且经济实力己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1998年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282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首位,19年间增长了15.8倍,平均每年增长16%。相对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寒晓;;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和模式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5期
2 王洁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6期
3 黄海辉;;发达国家和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6期
4 谭星;;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模式探究[J];华北金融;2011年06期
5 胡洁;;国外中心城区的发展模式对成都的启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陶冶;;关于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问题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08期
7 周阳敏;;中小企业壮大技巧:项目发展模式[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5年01期
8 彭景波;;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11年02期
9 宫淑燕;夏维力;;低碳经济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10 耿建芳;杨宜;;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发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志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邵正光;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肖长培;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许宁;中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马瑞先;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吕红医;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赋屏;广西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侯建平;精准农业发展模式选择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杨文;宁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睿军;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王军燕;青岛市产学研发展模式及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林峰;中国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德霞;农业乡镇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沛;我国主题公园发展转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6 车勇;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7 高雁华;先例名及其语言国情学价值[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8 杨锟;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模式探析[D];新疆大学;2007年
9 熊飞;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D];南昌大学;2007年
10 王涛;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1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5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