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辽宁省沿海城市临港产业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04:42
   临港产业,即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有关产业部门,大致包括:以港口装卸业为主的港口直接产业,以海运业、集疏运输业、仓储业为主的港口关联业,包括修造船、贸易、钢铁、化工等产业在内的港口依存产业,以及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饮食、商业等服务行业在内的港口服务业。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发展临港产业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大意义。 辽宁省虽是一个临海大省,但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港口开发力度还很不够,临港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港口经济对全省经济的带动力较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辽宁省各沿海城市之间存在着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等非常严重的问题。这对辽宁省临港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要实现辽宁临港产业发展,就必须强化临港六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整合辽宁沿海经济带各临港工业区内资源,消除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建设完整的临港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圈的协调发展。 本文第一章为序言,主要介绍临港产业的内涵、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 第二章为沿海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主要介绍辽宁省沿海城市发展临港产业的优势以及目前沿海城市的产业发展状况,并分析了临港产业的整合背景,包括辽宁省临港产业的分工不明确,重复建设以及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落后、产业集群建设不足等问题,还包括临港产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以及辽宁省临港产业整合的必要性等问题,以此作为辽宁省沿海城市临港产业整合的依据。 第三章为辽宁省各沿海城市进行了临港主导产业的选择,在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与方法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各个沿海城市各产业的区位商,得出结论并确定了各城市的临港主导产业。 第四章提出临港产业整合战略与方法,首先要促进临港主导产业协调发展,然后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对临港产业进行全面整合,还提出了三种临港产业整合模式与组织形式。 第五章为沿海城市临港产业整合的政策性建议。主要包括促进区域资源和市场整合,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建设临港产业集群,促进区域产业整合等方面。 最后得出结论,并介绍了本文的一些创新之处。
【学位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1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第一节 临港产业的内涵
    第二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辽宁省沿海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沿海城市发展临港产业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
        二、港口资源优良
        三、经济腹地广阔
        四、临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第二节 沿海城市产业发展概况
        一、大连概况
        二、营口概况
        三、丹东概况
        四、锦州概况
        五、盘锦概况
        六、葫芦岛概况
    第三节 临港产业整合背景
        一、辽宁省临港产业存在的问题
        二、临港产业发展的国际趋势
        三、辽宁省临港产业整合的必要性
第三章 沿海城市临港主导产业的选择
    第一节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
        一、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
    第二节 沿海各城市临港主导产业的确定
第四章 临港产业整合战略与方法
    第一节 促进临港主导产业协调发展
        一、三大临港主导产业协调发展
        二、集中力量发展主导产业,转移衰退产业
    第二节 临港产业整合方式
        一、水平整合
        二、垂直整合
    第三节 临港产业整合模式与组织形式
        一、实现产品整合,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
        二、实现价值整合,建立价值协调机制
        三、实现知识整合,建立知识联盟
第五章 沿海城市临港产业整合的政策性建议
    第一节 促进区域资源整合
        一、整合港口资源
        二、整合资本要素
        三、整合劳动力资源
    第二节 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产业整合很大程度上依赖交通体系的完善
        二、整合临港地区生产基础设施
        三、注意临港地区内商务和生活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第三节 促进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促进金融与财务服务系统整合
        二、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应的技术环境整合
        三、大力发展临港服务业
        四、解决好高新技术与临港工业的结合
    第四节 建设临港产业集群,促进区域产业整合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祥林;;区域经济学视角下河北省临港产业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港口经济;2008年10期

2 张琴英;封学军;王伟;康小燕;;国内外临港产业布局对苏北的启示[J];中国市场;2010年19期

3 李南;刘嘉娜;;开放经济条件下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的产业发展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年10期

4 李南;刘嘉娜;;临港产业集群的经济特征与国际经验[J];水运工程;2007年05期

5 戴巍;吴苏宁;;以营口鲅鱼圈港区为例谈我国临港产业的发展[J];山西建筑;2007年24期

6 李南;刘嘉娜;;唐山市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构想与实施路径[J];水运管理;2007年03期

7 陈为忠;吴松弟;;新时期江苏沿海特色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中国港口;2011年08期

8 邵颖红;肖小飞;;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天津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大众商务;2009年22期

9 李艳波;刘松先;;创新型临港产业集聚机理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7期

10 张翠丽;王利;;临港产业的地域组织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冀勋;区域开发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绩效评估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刚;基于企业空间感知的上海临港产业区投资环境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勤;论区域主导产业[D];四川大学;2002年

4 原杕;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税收收入与指标体系[D];西北大学;2004年

5 阳昌寿;区域主导产业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6 孙伟;贸易优势与我国外贸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7 吴春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李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运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陈大鹏;城市战略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彭建娟;区域科技能力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洪一;辽宁省沿海城市临港产业整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张震军;唐山市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孔凡楼;陕北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可拓决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黄艳;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谢俊;昆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6 张琳;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张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级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邱国锋;重庆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因子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9 刘凤姣;常德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10 李鑫;湖南省产业集群效应及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6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56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5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