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18:4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增长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资源的稀缺性、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缺乏合作意识形态、财政分权体制加剧了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分权化改革扩大了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权力基础、压力型干部管理体制减少了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可能性、地方政府间有效合作的协调机制制度化程度低、地方政府成为地方利益的代言人、各地方政府竞相追逐地方利益的最大化等因素导致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地方政府,在在政治市场、产品市场及要素市场等领域展开非合作博弈,外显为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地方政府之间相互展开地方大战、跨地区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地方政府对需要合作项目态度的冷漠。这种现象不仅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还降低了区域间合作的信任度,阻碍了区域间合作秩序的形成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制约着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 治理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首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次是减少地区间冲突的需要,更是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的需要。此外治理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具有一定可行性,因此,文章提出治理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符合市场规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正义和利益均衡原则、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原则。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认为,应当通过培养地方政府的合作意识、形成平等互信的政治信任理念、树立科学理性的政府权力观来切实实现地方政府观念的转换;继续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责权限、进一步完善和改革我国的财税制度、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优化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通过构建地方政府有效合作的政治对话机制、构建地方政府有效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地方政府有效合作的信息连通机制、构建地方政府有效合作的硬约束机制来加快构建和完善地方政府间有效合作机制,最终有效治理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D6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文章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相关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地方政府
        2.2.2 非合作博弈
        2.2.3 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
    2.2 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表现
        2.2.1 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具体领域
        2.2.2 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外显形式
    2.3 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危害
        2.3.1 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2.3.2 降低了区域间合作的信任度
        2.3.3 阻碍了区域间合作秩序的形成
    2.4 治理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必要性
        2.4.1 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4.2 减少地区间冲突的需要
        2.4.3 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的需求
第3章 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生成机理
    3.1 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生成的客观因素
        3.1.1 在既定的时空内生产力水平有限
        3.1.2 自然及社会等资源具有稀缺性特征
    3.2 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生成的制度环境
        3.2.1 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缺乏合作意识形态
        3.2.2 财政分权体制加剧了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
        3.2.3 分权化改革扩大了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权力基础
        3.2.4 压力型干部管理体制减少了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可能性
        3.2.5 地方政府间有效合作的协调机制制度化程度低
    3.3 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生成的动力根源
        3.3.1 地方政府成为地方利益的代言人
        3.3.2 各地方政府竞相追逐地方利益最大化
        3.3.3 各地方政府实现地区利益的动力机制
第4章 治理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对策
    4.1 治理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可行性分析
        4.1.1 竞争的演绎路径从对抗竞争到合作竞争是必然
        4.1.2 地方政府间存在着共同利益
        4.1.3 资源共享决定地区间相互依存
    4.2 治理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原则
        4.2.1 市场化原则
        4.2.2 循序渐进原则
        4.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4.2.4 公平正义和利益均衡原则
        4.2.5 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原则
    4.3 治理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具体路径
        4.3.1 切实实现地方政府观念的转换
        4.3.2 优化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
        4.3.3 加快构建和完善地方政府间有效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宋月红;行政区划与当代中国行政区域、区域行政类型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卓凯;殷存毅;;区域合作的制度基础:跨界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J];财经研究;2007年01期

4 周振鹤;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学术用语刍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任勇;试论中国地方政府的竞争及其规范[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张紧跟;当代美国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的实践及其启示[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1期

7 汪伟全;论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8 罗珉;何长见;;组织间关系:界面规则与治理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9 林平;;关于中国建立反垄断法体系的几个基本问题[J];管理世界;2005年08期

10 陈瑞莲,张紧跟;试论我国区域行政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正龙;论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少杰;论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规范与调整[D];西北大学;2004年

3 张桢;我国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梳理与重构[D];四川大学;2005年

4 吴科锋;公共治理视野下西部省级政府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茹秋娟;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朱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马治海;中国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跨区域公共事务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王小增;基于武汉城市圈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9 陈晓琳;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与钱塘江流域水污染的治理[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黄轲;横向地方政府竞争的制度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4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64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4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