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23:1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不均衡现象也日益突出,政府和学者在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并制定了相应政策和措施。对于高等教育而言,由于其属于准公共产品,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要求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高等教育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在现实中也不可能完全实现。但是,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中普通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通过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而得到证明。在教育公平理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下,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应作为我们追求的价值取向,这有利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理论与实践结合探讨什么是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高等教育是否需要区域均衡发展?怎样均衡发展?等问题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本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核心概念“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内涵;从实现教育公平,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等方面论述了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提出科学发展观、教育公平理论和高等教育规律是高等教育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理论依据,并提出衡量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第二部分: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实证分析。运用经济学、教育统计学的方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云南三类地区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数量和质量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自身发展的不均衡,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进而探讨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对自身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部分:影响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影响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高等教育政策的区域差异性、(自然)地理因素的区域差异性、社会(群体)心理与民族文化的区域差异性和普通高等教育(财政)投资体制不完善等;第四部分:实现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思路。从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原则、高等教育的区域经费投入、区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协作、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实现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思路。
【学位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649.2
【部分图文】:
004-2006年全省各州市普通高校在校生数标准差变化
临临临沧市市7.99911.44414.666昭昭昭通市市7.0007.1117.111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省教育厅计划财务处统计数据“2004-2006各普通本、专科(高职)在校生数”和2005一2007年((云南统计年鉴》中各州市人口计算而得。从表3.7和图3.5我们也可以发现,2004一2006年,各州市每万人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标准差和极差的变化呈阶梯式上升的形式。从2004一2005年绝对差异在稍有缩小,到了2006年,又有所攀升,标准差由83.7人增至88人。标准差反映了各市州间差异变化的总体趋势,不能反映极端变化情况。极差能反映这一情况。2004一2006年,各州市每万人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极差从320.1人扩大到340.6人,说明两级分化的趋势在扩大。表3.7:2004一2006年各州市每万人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标准差、极差和变异系数①年份市州数标准差极差均数变异系数20041483.7320.137.72.2220051480.5310.139.22.0520061488.0340.643.72.020︵吕460乙n︸洲一︸6Q.︹H︶R︼R︺只︸OU︻行了了
第3章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实证分析从图3.6可以看到,2004一2006年,各州市每万人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变异系数由2.22降至2.02,呈现减小的趋势,说明了由于落后地区高等教育得到了一定发展,其增长速度快与较发达地区,云南地域型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但由于较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基础好,基数大,尽管在速度上落后于欠发达地区,因此,其绝对差异还是在扩大,不均衡状况也明显。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67719
【学位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649.2
【部分图文】:
004-2006年全省各州市普通高校在校生数标准差变化
临临临沧市市7.99911.44414.666昭昭昭通市市7.0007.1117.111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省教育厅计划财务处统计数据“2004-2006各普通本、专科(高职)在校生数”和2005一2007年((云南统计年鉴》中各州市人口计算而得。从表3.7和图3.5我们也可以发现,2004一2006年,各州市每万人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标准差和极差的变化呈阶梯式上升的形式。从2004一2005年绝对差异在稍有缩小,到了2006年,又有所攀升,标准差由83.7人增至88人。标准差反映了各市州间差异变化的总体趋势,不能反映极端变化情况。极差能反映这一情况。2004一2006年,各州市每万人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极差从320.1人扩大到340.6人,说明两级分化的趋势在扩大。表3.7:2004一2006年各州市每万人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标准差、极差和变异系数①年份市州数标准差极差均数变异系数20041483.7320.137.72.2220051480.5310.139.22.0520061488.0340.643.72.020︵吕460乙n︸洲一︸6Q.︹H︶R︼R︺只︸OU︻行了了
第3章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实证分析从图3.6可以看到,2004一2006年,各州市每万人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变异系数由2.22降至2.02,呈现减小的趋势,说明了由于落后地区高等教育得到了一定发展,其增长速度快与较发达地区,云南地域型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但由于较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基础好,基数大,尽管在速度上落后于欠发达地区,因此,其绝对差异还是在扩大,不均衡状况也明显。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查文静;可持续发展教育视野下云南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7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67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