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国对东盟开展经济外交的必要性及实践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00:04
走和平发展道路,把和睦周边作为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这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所作出的战略选择。从地缘政治来看,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周边安全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而东南亚则是中国陆海邻国中最多的地区,因而成为中国周边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东盟国家开展睦邻外交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引以为豪的是,我们拥有上千年的传统友谊和贸易往来的悠久历史。但东盟成立近4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受冷战、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及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双方曾一度猜疑、对立,后来逐渐和解、合作。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东盟开启了对话合作进程,揭开了双边关系崭新的一页。十五年来,双方按照“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深化在各领域的合作。中国与东盟拥有18亿人口,市场空间极为广阔。双方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贸易商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又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双边合作潜力巨大。所以说对东盟国家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就成为我国睦邻外交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冷战后中国经济外交的基本理论分析,阐述了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的必要性。通过对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的回顾和分析,综合概括了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的实践创新。通过对当前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中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开展对东盟经济外交的政策建议。本文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四大部分,是这样安排的: 引言部分主要说明当前国内外对经济外交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国内对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的研究现状,对论文选题意义、论文的研究方法、需要突破的难点以及论文创新之处作了一定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部分首先根据中外专家学者的言论和著述总结概括出经济外交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类型;其次,系统分析了冷战后中国大力开展经济外交的原因和基本原则,为后面几部分的写作打下了基本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冷战后中国对东盟开展经济外交的现实必要性。冷战后中国对东盟开展经济外交是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的需要;是消除“中国经济威胁论”的需要;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经济需要;是钳制台湾“南进战略”,打击“台独”势力拓展东南亚“国际空间”图谋的需要;是我国经济现代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取得的成就以及实践创新。对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的经济外交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一是1991年—1996年,初级形式合作期间中国对东盟的经济外交;二是1997年—2000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对东盟的经济外交;三是2001年至今,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过程中的经济外交。对经济外交的实践创新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是方法上的创新:以政治外交优化经贸合作环境,提高经贸合作层次;二是机制上的创新:双方的经济合作克服了随意性,有一套完整的国际机制作保障;三是途径上的创新:采取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途径推进合作;四是载体上的创新:筹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经济外交平台;五是模式上的创新:兴建大型工业园区,探索经济外交的新模式;六是目标上的创新: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四部分对当前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加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外交的政策建议。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75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论文选题意义
(二) 论文的研究现状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突破的难点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
一、冷战后中国经济外交的基本理论分析
(一) 经济外交的内涵及类型分析
(二) 冷战后中国大力开展经济外交的原因
二、冷战后中国对东盟开展经济外交的现实必要性
(一) 营造良好周边安全环境的需要
(二) 消除“中国经济威胁论”的需要
(三) 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经济需要
(四) 钳制台湾“南进战略”,打击“台独”势力拓展东南亚“国际空间”图谋的需要
三、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取得的成就及实践创新
(一) 冷战后中国对东盟开展经济外交的三个阶段
(二) 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取得的成就
(三) 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的实践创新
四、当前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一) 当前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 加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外交的思路与对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9298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75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论文选题意义
(二) 论文的研究现状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突破的难点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
一、冷战后中国经济外交的基本理论分析
(一) 经济外交的内涵及类型分析
(二) 冷战后中国大力开展经济外交的原因
二、冷战后中国对东盟开展经济外交的现实必要性
(一) 营造良好周边安全环境的需要
(二) 消除“中国经济威胁论”的需要
(三) 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经济需要
(四) 钳制台湾“南进战略”,打击“台独”势力拓展东南亚“国际空间”图谋的需要
三、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取得的成就及实践创新
(一) 冷战后中国对东盟开展经济外交的三个阶段
(二) 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取得的成就
(三) 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的实践创新
四、当前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一) 当前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 加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外交的思路与对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建平;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投资关系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李晨阳;;试论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东南亚因素[J];东南亚纵横;2006年10期
3 汪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问题探讨[J];东南亚纵横;2003年01期
4 邱丹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经济学思考[J];当代亚太;2005年01期
5 张海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进展与问题[J];当代亚太;2005年08期
6 朱仁友;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03期
7 李一平;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探析[J];世界历史;2004年05期
8 邱丹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及意义[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2期
9 肖刚;战略机遇期与经济外交[J];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03期
10 张汉清;东盟与中国的关系[J];国际政治研究;1997年02期
本文编号:2869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69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