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特区到特大城市——深圳城市发展历程研究
【学位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127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相关的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
第二章 从经济特区到特大城市
2.1 经济特区的设立
2.1.1 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
2.1.2 经济特区的设立
2.2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
2.3 从经济特区到特大城市
2.3.1 深圳特大城市的发展现状
2.3.2 作为特大城市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章 深圳城市发展历程的理论分析
3.1 经济特区生命周期分析
3.1.1 经济特区的类型
3.1.2 经济特区生命周期
3.1.3 深圳经济特区生命周期
3.2 深圳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必然趋势
3.2.1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经济特区初始设立条件所决定
3.2.2 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3.3 深圳在城市发展中的规律表现
3.3.1 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
3.3.2 城市经济的循环累积效应
3.3.3 城市化的补偿性发展
3.3.4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
第四章 深圳作为特大城市的未来发展
4.1 作为特大城市的定位与发展目标
4.2 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现实问题
4.3 关注城市规模,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4.4 发展内源性经济,实现城市经济的均衡发展
4.5 建立平等规范的城市人口和社会管理体制
4.6 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建设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注释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木生;;试论香港因素在广东省经济特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港澳经济;1998年01期
2 张雷;;基于SWOT分析的印度经济特区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3 刘芳华;;香港与经济特区未来工业同步发展路向探析[J];港澳经济;1997年04期
4 樊纲;;特区还远没有过时![J];中国报道;2011年07期
5 罗海平;;经济特区与中国的转型路径[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王新涛;;快速交通发展中我国特大城市有机疏散研究[J];城市;2011年07期
7 罗海平;;中国经济特区的职能绩效与发展效率[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钦林威;;“大城市热”该降温了[J];商周刊;2011年19期
9 张静;李颖;;喀什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5期
10 阳原;;“西部深圳”崛起——新疆喀什将建国家级“经济特区”[J];科技与企业;201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尚云;我国特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和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王关义;中国五大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李长虹;论科技工业园区[D];四川大学;2003年
4 李军晓;先行一步[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熊竞;我国特大城市郊区(域)行政区划体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瑛;特大城市CBD系统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放;论中国城市化[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8 詹文渊;两岸投资环境及产业升级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韩凤;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耦合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梦涵;面向特大城市的分层次交通拥堵评价模型及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怀建;从经济特区到特大城市——深圳城市发展历程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江梦君;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王锐;新疆喀什经济特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何勇钦;中国经济特区的回顾与展望[D];长江大学;2012年
5 李勇;中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经济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曹大贵;特大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及其调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万凤娇;我国特大城市汽车租赁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何依茜;合肥市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目标的人口集聚路径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9 夏晶晶;菲律宾产业集群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苏友梅;特大城市主城区和卫星城间交通模式选择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2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7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