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系统综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04:04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集约化的先进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愈益发展成为一种规模大、功能多、效益高的新兴产业,成为许多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所依托的中介杠杆,成为商品流通快捷高效发展的“加速器”。随着中国的“入世”,现代物流业将获得更多的商机和市场空间。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东北地区已具备了建设粮食物流系统的基础和优势,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更是为东北粮食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基础和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和功能提升、完善,建设东北主产区与南方主销区及国际市场粮食流通的高速通道,对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在宏观上如何构建这一粮食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运作,尽可能缩小物流成本,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本文从物流基本理论入手,首先讨论了物流的产生与发展,物流与物流系统、区域物流等概念的界定;在前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经济区进行统一物流规划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进行粮食物流系统研究的重要意义;为建立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系统,在论文的第四部分对其相关环境、背景与所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进行了剖析: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详细阐述了东北粮食物流的现状,并运用数学模型(神经网络)对其发展和走势进行了预测,基于定性与定量分析,提出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与空间布局;论文的最后对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系统的有效运作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326.1
【部分图文】:
图2一l东北经济区地理位置’j地面结构(2)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东北经济区地面结构的总特征是山环水绕,土地资源丰富肥沃。如图2一。鸭绿江_和图们江是中朝界河: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为中俄界河,黄海和渤海环绕在辽东1性岛的两侧;仅西部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之间为陆界。全区边界总长约7500km,其中水界长度约占2乃。水界内地为一系列山地所环绕,西部为人兴安岭,东北部为小兴安岭,东部、东南部为张J一‘才岭、老爷岭、龙岗山、千山等一系列山脉所组成。这些山地内部是宽阔坦荡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人的东北平原和起伏不大的丘陵山地,与温暖的气候相结合,适宜发展温带农业、林业、牧渔业,有利于一l二矿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在这样的自然基础上建立的各种产业基础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直接决定因素。(3)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东北区白然资源十分丰富
6.2.1综合物流节点与专业物流节点的关系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系统的空间节点布局体系应建立在整个东北经济区的综合物流节点布局基础之上,这是基于专业物流节点与综合物流节点之间关系理论。如图6一3.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77450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326.1
【部分图文】:
图2一l东北经济区地理位置’j地面结构(2)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东北经济区地面结构的总特征是山环水绕,土地资源丰富肥沃。如图2一。鸭绿江_和图们江是中朝界河: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为中俄界河,黄海和渤海环绕在辽东1性岛的两侧;仅西部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之间为陆界。全区边界总长约7500km,其中水界长度约占2乃。水界内地为一系列山地所环绕,西部为人兴安岭,东北部为小兴安岭,东部、东南部为张J一‘才岭、老爷岭、龙岗山、千山等一系列山脉所组成。这些山地内部是宽阔坦荡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人的东北平原和起伏不大的丘陵山地,与温暖的气候相结合,适宜发展温带农业、林业、牧渔业,有利于一l二矿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在这样的自然基础上建立的各种产业基础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直接决定因素。(3)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东北区白然资源十分丰富
6.2.1综合物流节点与专业物流节点的关系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系统的空间节点布局体系应建立在整个东北经济区的综合物流节点布局基础之上,这是基于专业物流节点与综合物流节点之间关系理论。如图6一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乔志强;张晓辉;;吉林省粮食物流发展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李凤廷;侯云先;胡会琴;;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的粮食物流运作模型——基于供需双重驱动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鹿应荣;粮食物流系统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洪霞;粮食物流需求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罗浩;粮食物流中心宏观布局规划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高莹;黑龙江垦区粮食供应链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年
4 付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粮食物流需求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彭珂;沿海散粮集装箱化物流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钟青龙;面向农业散户订单的粮食加工企业供应链运作优化[D];中南大学;2010年
7 郑丽华;天津港粮食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7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77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