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资源富集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以延安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26 04:40
在广泛而复杂的劳动力转移研究中,经济和社会因素一直是学者关注的核心因素,环境因素处于边缘地位。然而,现实中地理环境复杂、人文基础多样、发展水平不一,围绕人口迁移的各因素的重要性随研究对象及地方背景而改变。陕北地区人地关系复杂,受资源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影响,该地区人地关系变动剧烈。这种变化,一方面区使得该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可能从边缘地位上升到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使得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和空间上的成功转移对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从决策与尺度的关联性入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从条件、过程、影响三方面总结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践研究,并从地理学传统开始,分析资源、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及资源富集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本论文以陕北地区为例,遵循“背景—表现—解释—政策导向”的路线,对陕北资源富集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尝试将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因素纳入一个框架,利用多来源数据资料(普查资料、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的分析比较,对陕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特征与模式进...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1侧她卜2007年吴起县原油产t与地方财政收入Figure4一2CrudeoutPutandLocalF加ancialRevenueofw如qiCouutyfroml999to2007
北地区最高,但其农民收入与石油加工业并无直接联系,而是来自于苹果产业。近年一些依托资源发展迅速的县区实现了贫困县提前脱贫,尽管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较高,增长速度较稳定但普遍低于陕北县域经济平均水平(见图4一3)。___200厂-—,——一门1姗 ---弩弩当.原油~地方财政收入月 11.泛 --、、lou卜曰 /...~~~一一 JJ.}/.j12。以刃 KKK花花1和「月..}娜 娜澳澳,,。卜/二」l以x切鲜 鲜曦曦’一l/.!.1碑 碑’ ’叫日二1“妄 妄{{{…~川泪:1.:l{葬 葬 11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77图4一2.1侧她卜2007年吴起县原油产t与地方财政收入Figure4一 2CrudeoutPutandLocalF加 ancialRevenueofw如 qiCouutyfroml999to2007承\哥聊事图4一3.近年陕北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Figure4一Gro,沈 hrateofPerCaP三妞 NetIncomeofruralhouseholds加 NorthernShaanxl4.2.3区域经济差异明显以煤炭及油气资源开采发展起来的县区(如靖边、神木、志丹、府谷、吴起等)经济状况明显好于以农业为主的县(子洲、佳县、清涧、米脂、绥德等)。在农林牧渔产值差别不大的情况下
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力转移的社会背景本积累劳动力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并且文化程度正在提高。1字少、小学程度的劳动力比重减少,分下降了14.1和12.5个程度的劳动力比重上升明显,尤其是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到了52.81%(见图4一5)。以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将全国省区看出农民文化程度高的地区农民收入高。但是具体到各省份就不是很明显,即农民收入受很多因素如制度、机遇的影响,。以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来衡量人力资本会出现偏差,区域十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四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 刘丽,任保平. 农业经济问题. 2007(07)
[2]延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研究[J]. 任淑花,卢新卫.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05)
[3]退耕还林项目对陕北地区自然与社会的影响[J]. 曹世雄,陈军,陈莉,高旺盛. 中国农业科学. 2007(05)
[4]陕北黄土高原城镇体系及城镇化模式[J]. 周忠学,任志远. 山地学报. 2007(02)
[5]“一退两还”背景下黄土高原地区农户畜牧业行为与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志丹县为例[J]. 颜景辰,雷海章. 农业技术经济. 2007(02)
[6]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内在逻辑[J]. 冯维波. 水土保持研究. 2007(01)
[7]退耕还林前后农户收入结构比较[J]. 王兵,侯军岐. 安徽农业科学. 2007(04)
[8]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模拟及调控策略——以江苏省为例[J]. 刘耀彬,陈斐,李仁东. 地理研究. 2007(01)
[9]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 程名望,史清华,赵永柯. 经济地理. 2007(01)
[10]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孔凡斌. 林业科学. 2007(01)
本文编号:2939054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1侧她卜2007年吴起县原油产t与地方财政收入Figure4一2CrudeoutPutandLocalF加ancialRevenueofw如qiCouutyfroml999to2007
北地区最高,但其农民收入与石油加工业并无直接联系,而是来自于苹果产业。近年一些依托资源发展迅速的县区实现了贫困县提前脱贫,尽管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较高,增长速度较稳定但普遍低于陕北县域经济平均水平(见图4一3)。___200厂-—,——一门1姗 ---弩弩当.原油~地方财政收入月 11.泛 --、、lou卜曰 /...~~~一一 JJ.}/.j12。以刃 KKK花花1和「月..}娜 娜澳澳,,。卜/二」l以x切鲜 鲜曦曦’一l/.!.1碑 碑’ ’叫日二1“妄 妄{{{…~川泪:1.:l{葬 葬 11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77图4一2.1侧她卜2007年吴起县原油产t与地方财政收入Figure4一 2CrudeoutPutandLocalF加 ancialRevenueofw如 qiCouutyfroml999to2007承\哥聊事图4一3.近年陕北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Figure4一Gro,沈 hrateofPerCaP三妞 NetIncomeofruralhouseholds加 NorthernShaanxl4.2.3区域经济差异明显以煤炭及油气资源开采发展起来的县区(如靖边、神木、志丹、府谷、吴起等)经济状况明显好于以农业为主的县(子洲、佳县、清涧、米脂、绥德等)。在农林牧渔产值差别不大的情况下
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力转移的社会背景本积累劳动力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并且文化程度正在提高。1字少、小学程度的劳动力比重减少,分下降了14.1和12.5个程度的劳动力比重上升明显,尤其是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到了52.81%(见图4一5)。以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将全国省区看出农民文化程度高的地区农民收入高。但是具体到各省份就不是很明显,即农民收入受很多因素如制度、机遇的影响,。以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来衡量人力资本会出现偏差,区域十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四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 刘丽,任保平. 农业经济问题. 2007(07)
[2]延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研究[J]. 任淑花,卢新卫.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05)
[3]退耕还林项目对陕北地区自然与社会的影响[J]. 曹世雄,陈军,陈莉,高旺盛. 中国农业科学. 2007(05)
[4]陕北黄土高原城镇体系及城镇化模式[J]. 周忠学,任志远. 山地学报. 2007(02)
[5]“一退两还”背景下黄土高原地区农户畜牧业行为与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志丹县为例[J]. 颜景辰,雷海章. 农业技术经济. 2007(02)
[6]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内在逻辑[J]. 冯维波. 水土保持研究. 2007(01)
[7]退耕还林前后农户收入结构比较[J]. 王兵,侯军岐. 安徽农业科学. 2007(04)
[8]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模拟及调控策略——以江苏省为例[J]. 刘耀彬,陈斐,李仁东. 地理研究. 2007(01)
[9]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 程名望,史清华,赵永柯. 经济地理. 2007(01)
[10]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孔凡斌. 林业科学. 2007(01)
本文编号:2939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939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