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演化与改革方向
发布时间:2021-01-04 23:38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协作区、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阶段。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速推进,缩小京津冀三地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解决非首都功能疏解面临深层次问题、减轻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压力、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成为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需要精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施生态一体化保护联防联控,构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网络,推进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与梯度演化,从而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文章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2020年0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2019年京津冀人均GDP
从京津冀的三次产业结构看,发展不均衡的态势明显。2019年北京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仅占GDP的0.3%,天津、河北均呈现微增长态势,河北占比在10%以上;北京的第三产业占比超过80%,河北则刚刚超过50%(见图2)。2. 非首都功能疏解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北京经济发展不均衡。在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中,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城市群的目标是一体化发展,减轻北京作为首都的压力,同时拉动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然而,北京内部经济发展也不均衡。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北京内部的经济状况,其实比京津冀城市群更不平衡。2019年北京市的经济总量为35371.3亿元,其中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4区的经济总量占比超过六成,高达63.2%。北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大兴区、顺义区6区的经济总量为27177亿元,6区占北京经济的比重为76.8%。16个区中的6个区超过经济总量的3/4,其他10个区加起来不足经济总量的1/4(见图3)。北京郊区的发展与非首都功能疏解之间存在矛盾。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对象包括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机构,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这些疏解对象,相对于北京郊区来说,也不算落后产业,一定程度上还能带动郊区经济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是在北京全市进行统一部署推进的,北京核心区在疏解行动的同时,郊区也在有序开展疏解行动。对于经济发展较为充分的城区,疏解落后产业,促进转型升级,然而,对于北京郊区而言,疏解的对象并不多,相反需要承接北京核心区疏解的产业来发展当地经济。北京的郊区发展是两极分化很严重的地区,按照北京的规划,每个郊区建设一个郊区新城。郊区新城内部是很发达的,有地铁与市区相连,各种配套和基础建设也比较好,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市区的延伸。然而,北京建设很好的郊区新城,与郊区更大面积的“乡村”,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二者是割裂的,形成了面积很小的发达郊区新城与面积广大的郊区乡村鲜明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79~2014年我国京津冀一体化研究进展述评[J]. 王伟. 北京规划建设. 2016(02)
[2]坚持新思维新战略 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J]. 张连和,施振江,钱建耀. 环渤海经济瞭望. 1997(05)
[3]河北省实施“两环”战略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关于东西大通道“陆桥桥头堡”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聚集带的构想[J]. 韩清林. 经济论坛. 1996(05)
[4]略论京津冀旅游业发展一体化的思路[J]. 贺成全. 理论与现代化. 1995(02)
[5]区域联合的新成果——迅速发展的环京经济协作区[J]. 刘永斌. 中外管理导报. 1993(02)
本文编号:2957572
【文章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2020年0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2019年京津冀人均GDP
从京津冀的三次产业结构看,发展不均衡的态势明显。2019年北京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仅占GDP的0.3%,天津、河北均呈现微增长态势,河北占比在10%以上;北京的第三产业占比超过80%,河北则刚刚超过50%(见图2)。2. 非首都功能疏解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北京经济发展不均衡。在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中,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城市群的目标是一体化发展,减轻北京作为首都的压力,同时拉动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然而,北京内部经济发展也不均衡。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北京内部的经济状况,其实比京津冀城市群更不平衡。2019年北京市的经济总量为35371.3亿元,其中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4区的经济总量占比超过六成,高达63.2%。北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大兴区、顺义区6区的经济总量为27177亿元,6区占北京经济的比重为76.8%。16个区中的6个区超过经济总量的3/4,其他10个区加起来不足经济总量的1/4(见图3)。北京郊区的发展与非首都功能疏解之间存在矛盾。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对象包括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机构,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这些疏解对象,相对于北京郊区来说,也不算落后产业,一定程度上还能带动郊区经济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是在北京全市进行统一部署推进的,北京核心区在疏解行动的同时,郊区也在有序开展疏解行动。对于经济发展较为充分的城区,疏解落后产业,促进转型升级,然而,对于北京郊区而言,疏解的对象并不多,相反需要承接北京核心区疏解的产业来发展当地经济。北京的郊区发展是两极分化很严重的地区,按照北京的规划,每个郊区建设一个郊区新城。郊区新城内部是很发达的,有地铁与市区相连,各种配套和基础建设也比较好,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市区的延伸。然而,北京建设很好的郊区新城,与郊区更大面积的“乡村”,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二者是割裂的,形成了面积很小的发达郊区新城与面积广大的郊区乡村鲜明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79~2014年我国京津冀一体化研究进展述评[J]. 王伟. 北京规划建设. 2016(02)
[2]坚持新思维新战略 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J]. 张连和,施振江,钱建耀. 环渤海经济瞭望. 1997(05)
[3]河北省实施“两环”战略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关于东西大通道“陆桥桥头堡”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聚集带的构想[J]. 韩清林. 经济论坛. 1996(05)
[4]略论京津冀旅游业发展一体化的思路[J]. 贺成全. 理论与现代化. 1995(02)
[5]区域联合的新成果——迅速发展的环京经济协作区[J]. 刘永斌. 中外管理导报. 1993(02)
本文编号:2957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95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