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6 19:14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国民经济运行最基本的单元。我国对县域经济的研究萌芽于改革开放初期,成长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直到市场经济在我国初步建立之后,才获得了快速发展。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这是“县域经济”概念首次写进党的文献。此后,县域经济的发展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3年,山东省就颁布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并于2005年印发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近年来,县域经济理论和实践层层出新,本文以此为基础,抛砖引玉,探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并以山东省齐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首先从我国目前的历史背景出发,引出此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简要描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随后围绕县域经济的基本问题,研究县域经济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与归纳。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参考山东县域经济统计年鉴20042005的统计资料,在分析山东省齐河县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文章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地结合齐河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通过与德州市其他县市...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005年山东省县域人均GDP东中西部对比

东中西部,县域,山东省


内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可以看出,山东除个别县(市)受大城市辐射和特殊资影响略有差异外,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个均匀的自东向西递减的状况东县域经济按发展水平大致可分为东部(烟台、威海、青岛、潍坊),中部(淄博南、东营、泰安、临沂、枣庄、济宁、日照、莱芜),西部(聊城、德州、滨泽)三个区域。根据 2005 年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山东县域经济呈现的阶梯走地区GDP平均(万元)

东中西部,GDP总量,山东省


截至 2005 年,在国家统计局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评中,山东进入全国的县已达 21 个(东部 14 个、中部 7 个),东西部地区县域发展的不平衡不仅表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方面差距的拉大,而且在经济结构、城市化、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均存在越来越大的差距。2005 年,县域经济最发达的威海和最不发达的菏泽相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基本指标上,威海分别是菏泽2 倍、9.7 倍和 1.97 倍。换句话说,如果菏泽保持近十年的发展速度,达到目海的水平,约需要 20 年左右。如何缩小东西部差距,已经成为新世纪山东县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东、中、西部县域经济梯层现象,同时也为山东整个区域在工业化发展进图 4.8 2004-2005 年山东省东中西部 GDP 总量对比Fig. 4.8 Comparison of total amount GDP among West, Middle & East2004~2005 in Shandong provinc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思考[J]. 王联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05)
[2]建国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嬗变[J]. 李亮.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04)
[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四代领导人区域经济思想的分析[J]. 郭丽.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4]县级区域经济研究之发展与问题述评[J]. 秦朝钧,王军.  商场现代化. 2007(34)
[5]创新:从熊彼特到德鲁克[J]. 那国毅.  IT经理世界. 2007(21)
[6]社会资本投资: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J]. 吴光芸.  科学社会主义. 2007(05)
[7]论市场机制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 李云燕.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10)
[8]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区域经济理论思想的发展及启示[J]. 年士萍.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7(05)
[9]当前我国县级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陈国权.  新视野. 2007(03)
[10]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J]. 石培新.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05)

博士论文
[1]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D]. 陈志德.东北师范大学 2006
[2]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机制研究[D]. 钟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硕士论文
[1]固原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 范克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2]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 周永峰.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3]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 王曼.华东师范大学 2006
[4]四川西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刘向舒.西南财经大学 2006
[5]垫江县生物资源产业化研究[D]. 邱文跃.重庆大学 2005
[6]县域经济与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阎中洋.郑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42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142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1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