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约束程度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8 03:00
本研究基于以下四个背景:一是国际大环境中,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经济体显示出了不同的约束,既存在自然资源短缺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又存在自然资源丰裕对经济增长的“诅咒”;二是判断我国不同尺度自然资源约束经济增长的类型,对于找到摆脱自然资源约束的有效途径,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三是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事实看,我国不同尺度下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约束表现方式各异;四是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对自然资源重视和分析不够深入。因此,本研究不仅具有发展经济增长理论、丰富区域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等理论意义外,同时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包括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二是自然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路径;三是我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国际经验借鉴;四是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约束程度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五是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约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分析;六是弱化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约束经济增长的对策。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其中包含着笔者的创新之处:(1)本文以约束理论为基...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东、中、西部t978~2002年GDP比较单位:亿元
将完全不同,通过下面的模拟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些完全不同的趋势。图4一5不同增长条件总产量变动曲线比较图4一6不同增长条件人均产量变动曲线比较从图4一5和图4一6可以明显看出,对比基本的情况I,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进步会导致总产量和人均产量的上升;而资源消耗率的上升将导致总产量和人均产量的下降,而在这里设置的资本、广义劳动和资源的权重下,技术进步一个百分点带来的产量增加要大于资源消耗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导致的产量下降。因此,当技术进步和资源消耗率同时上升相同的比率时,产量仍然比技术进步和资源消耗率不变时要大,但是小于单纯的技术进步带来的产量增加。
煤炭可开采利用量为3326.40亿吨。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煤炭资源可利用量正在以每年0.2%的速度减少(见图6一2)。300000250000150000100000舅参参参图男舅参舅舅参参蟹参;鸯易奏器易蓦奏图6一1我国石油资源储量变化鬓参参鱼困勇易舅鸯里蒸睡参参男鸯易鑫昌昌费易图6一2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变化(2)我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产量变动趋势工业生产恢复以来,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产量从1953年的5192万吨标准煤持续上升到2005年的加600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率为8.01%。期间,由于石油开采的突破性进展,使得其产量由1957年的9861万吨标准煤升至1958年的19845万吨标准煤,增长率高达101.25%,并于1960年到达第一次高峰。而后,产量从1960年的29637万吨标准煤回落至1963年的17009万吨标准煤。经过一番调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源约束下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政策选择[J]. 邹辉文,帅桥昌. 商业时代. 2006(30)
[2]资源约束与地区经济收敛——基于资源稀缺性与资源配置力的考察[J]. 傅允生. 经济学家. 2006(05)
[3]新古典增长和内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发展效应[J]. 王永中. 当代经济科学. 2006(05)
[4]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评述[J]. 马子红,胡宏斌. 经济论坛. 2006(07)
[5]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王建平. 决策咨询通讯. 2006(02)
[6]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 徐康宁,王剑. 经济研究. 2006(01)
[7]转型经济时期自然垄断产业市场机制探讨[J]. 杨永忠,雷琼,林明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8]中国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的潜力分析[J]. 郎一环,周萍,沈镭. 资源科学. 2005(06)
[9]西部开发必须警惕“资源诅咒”[J]. 赵奉军. 西部论丛. 2005(10)
[10]日本突破资源瓶颈制约的基本经验[J]. 郭鹰.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5(04)
硕士论文
[1]论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变迁[D]. 董溯战.郑州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270723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东、中、西部t978~2002年GDP比较单位:亿元
将完全不同,通过下面的模拟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些完全不同的趋势。图4一5不同增长条件总产量变动曲线比较图4一6不同增长条件人均产量变动曲线比较从图4一5和图4一6可以明显看出,对比基本的情况I,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进步会导致总产量和人均产量的上升;而资源消耗率的上升将导致总产量和人均产量的下降,而在这里设置的资本、广义劳动和资源的权重下,技术进步一个百分点带来的产量增加要大于资源消耗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导致的产量下降。因此,当技术进步和资源消耗率同时上升相同的比率时,产量仍然比技术进步和资源消耗率不变时要大,但是小于单纯的技术进步带来的产量增加。
煤炭可开采利用量为3326.40亿吨。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煤炭资源可利用量正在以每年0.2%的速度减少(见图6一2)。300000250000150000100000舅参参参图男舅参舅舅参参蟹参;鸯易奏器易蓦奏图6一1我国石油资源储量变化鬓参参鱼困勇易舅鸯里蒸睡参参男鸯易鑫昌昌费易图6一2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变化(2)我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产量变动趋势工业生产恢复以来,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产量从1953年的5192万吨标准煤持续上升到2005年的加600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率为8.01%。期间,由于石油开采的突破性进展,使得其产量由1957年的9861万吨标准煤升至1958年的19845万吨标准煤,增长率高达101.25%,并于1960年到达第一次高峰。而后,产量从1960年的29637万吨标准煤回落至1963年的17009万吨标准煤。经过一番调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源约束下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政策选择[J]. 邹辉文,帅桥昌. 商业时代. 2006(30)
[2]资源约束与地区经济收敛——基于资源稀缺性与资源配置力的考察[J]. 傅允生. 经济学家. 2006(05)
[3]新古典增长和内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发展效应[J]. 王永中. 当代经济科学. 2006(05)
[4]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评述[J]. 马子红,胡宏斌. 经济论坛. 2006(07)
[5]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王建平. 决策咨询通讯. 2006(02)
[6]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 徐康宁,王剑. 经济研究. 2006(01)
[7]转型经济时期自然垄断产业市场机制探讨[J]. 杨永忠,雷琼,林明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8]中国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的潜力分析[J]. 郎一环,周萍,沈镭. 资源科学. 2005(06)
[9]西部开发必须警惕“资源诅咒”[J]. 赵奉军. 西部论丛. 2005(10)
[10]日本突破资源瓶颈制约的基本经验[J]. 郭鹰.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5(04)
硕士论文
[1]论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变迁[D]. 董溯战.郑州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270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27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