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治理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8 15:43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面向未来构造新的首都经济圈的需要,也是加快京津冀区域优化开发,合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因此,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协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然而,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如三地各自为政,职业教育政策制定主体的碎片化和部门化;三地职业教育利益分配的差异等问题,这些问题单纯依靠某一个行政区的管理行为或者某一个管理主体难以有效解决。因此,协同治理就成为推进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必然。从治理机制的角度出发,分析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治理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并构建适应京津冀职业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内涵,符合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逻辑的治理机制,对于促进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及推动京津冀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对相关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凝练出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治理机制的内涵,分析了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即包括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治理机制构建的目的,主体,基...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文化认同的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策略[J]. 黄天娥,李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21)
[2]协同治理:实现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J]. 孙翠香. 职业教育研究. 2017(06)
[3]区域协同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J]. 连晓庆,卢亚楠,王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15)
[4]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研究[J]. 刘爱玲,薛二勇. 职教论坛. 2017(13)
[5]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研究[J]. 刘爱玲,薛二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6]参与主体视角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分析[J]. 张喜才,房风文. 教育与职业. 2017(02)
[7]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政策研究[J]. 侯兴蜀.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36)
[8]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高职院校的转型升级[J]. 邱磊. 教育探索. 2016(08)
[9]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部治理机制:框架与推进路径[J]. 翁伟斌. 中国高教研究. 2016(05)
[10]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J]. 荣利颖.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博士论文
[1]老年慢性疼痛心理因素的质性研究[D]. 王啸天.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王维国.东北财经大学 1998
硕士论文
[1]上海市女性妊娠期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D]. 黄杰.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71857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文化认同的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策略[J]. 黄天娥,李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21)
[2]协同治理:实现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J]. 孙翠香. 职业教育研究. 2017(06)
[3]区域协同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J]. 连晓庆,卢亚楠,王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15)
[4]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研究[J]. 刘爱玲,薛二勇. 职教论坛. 2017(13)
[5]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研究[J]. 刘爱玲,薛二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6]参与主体视角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分析[J]. 张喜才,房风文. 教育与职业. 2017(02)
[7]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政策研究[J]. 侯兴蜀.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36)
[8]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高职院校的转型升级[J]. 邱磊. 教育探索. 2016(08)
[9]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部治理机制:框架与推进路径[J]. 翁伟斌. 中国高教研究. 2016(05)
[10]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J]. 荣利颖.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博士论文
[1]老年慢性疼痛心理因素的质性研究[D]. 王啸天.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王维国.东北财经大学 1998
硕士论文
[1]上海市女性妊娠期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D]. 黄杰.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71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27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