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甘肃省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7-18 11:45
  城市化是缩小地区、城乡差距的关键,而经济和人口的空间集聚是城市化的本质,是实现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所在。本文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将经济空间集聚、人口空间集中和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统一起来,以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为研究视角,以经济空间集聚、人口空间集中与城市化为主线,以城市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为立足点,在充分考虑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经济、人口空间分布态势和其对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效应分析,试图探寻甘肃省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间题及对策。通过对经济—人口空间分布的态势分析发现:经济和人口分别趋于向陇中—陇东核心区和河西(部分)地区集聚;陇中—陇东边缘环带和陇南甘南片区经济和人口呈向外扩散态势;经济—人口空间分布存在—定程度的偏离;陇中—陇东核心区和河西部分地区吸纳外来人口的较大潜力;陇中—陇东边缘环带和甘南陇南片区剩余人口过多。通过对经济—人口空间分布的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效应分析发现:第二产业集聚及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造成人口集中的相应滞后是地区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独特复杂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的政策及后期惯性效应影响是其根本原因。最后,提...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区域背景
        1.2.1 深处我国西北内陆
        1.2.2 自然环境复杂多变,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1.2.3 可利用土地资源较少
        1.2.4 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极不均衡
        1.2.5 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强的制度色彩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
    2.1 国外相关理论
        2.1.1 城市化相关概念
        2.1.2 城市化相关理论
        2.1.3 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2.1.4 经济、人口空间分布和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关系的统一
        2.1.5 城市化与生态脆弱区环境
        2.1.6 城市化中的政府行为
    2.2 地理学中的“空间”概念
    2.3 国内关于城市化的实证研究
    2.4 主要研究方法
        2.4.1 地理集中度
        2.4.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第三章 甘肃省经济—人口空间分布现状特征与区块划分
    3.1 县域经济空间分布现状特征
    3.2 县域人口空间分布现状特征
    3.3 县域经济—人口空间分布的不一致性
        3.3.1 经济—人口空间分布关系的总体空间关联性
        3.3.2 经济—人口空间分布关系的局部空间关联性
    3.4 基于县域经济—人口空间匹配关系的地域类型分区
第四章 甘肃省经济—人口的空间集中化进程
    4.1 经济空间分布格局变动
        4.1.1 GDP与工业总产值的空间集中与扩散
        4.1.2 人均GDP的空间集聚与扩散
        4.1.3 产业结构空间格局变动
    4.2 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动
        4.2.1 总体空间集中趋势加强
        4.2.2 局部集聚与扩散趋势并重
    4.3 经济—人口空间分布偏离演变
第五章 甘肃省经济—人口空间分布的地区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差异效应
    5.1 甘肃省城市化发展的时空格局
        5.1.1 城市化发展时间演变
        5.1.2 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
    5.2 经济—人口空间分布关系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性分析
        5.2.1 与城市化的相关性分析
        5.2.2 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5.3 甘肃省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驱动机制
        5.3.1 自然地理环境约束下的经济—人口的空间集中化与差异化
        5.3.2 国家政策驱动下的重工业占绝对主体的嵌入式工业化
第六章 甘肃省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6.1 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础
        6.1.1 生态环境问题关系自身与国家可持续发展
        6.1.2 用循环经济理念,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6.1.3 因地制宜,提高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效益
    6.2 充分发挥市场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6.2.1 发挥市场作用,形成产业的分工效应与规模效应
        6.2.2 强化生产要素的开放和流通,解决市场化不足问题
    6.3 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向部分地区集聚
        6.3.1 从国家投资为主向开放式集聚发展转变
        6.3.2 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城市化互动发展
        6.3.3 点线面互动发展
    6.4 实施政府可支配资源的反梯度政策
        6.4.1 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
        6.4.2 调整落后地区的投入政策
    6.5 走多元化的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道路
        6.5.1 陇中—陇东地区
        6.5.2 河西地区
        6.5.3 甘南陇南地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省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J]. 潘竟虎,刘莹.  人口与发展. 2012(02)
[2]红三角经济圈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J]. 钟业喜,刘运伟,赖格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3]甘肃省县域经济增长与空间格局演变探析[J]. 赵雪雁,侯成成,李建豹,赵敏丽.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4]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J]. 李建豹,白永平,罗君,黄永斌.  经济地理. 2011(03)
[5]以循环经济推动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分析[J]. 姚丽娟,麻艳香.  科技管理研究. 2009(10)
[6]中国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未来之路:城乡融合、空间集聚与区域协调[J]. 陈钊,陆铭,许政.  江海学刊. 2009(02)
[7]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行为研究[J]. 周加来,石丽娟.  经济与管理. 2008(08)
[8]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Ⅰ)[J]. 顾朝林,吴莉娅.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08(02)
[9]甘肃黄土高原气象旱度模式研究[J]. 杨小利,杨兴国.  自然灾害学报. 2007(05)
[10]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及其验证[J]. 乔标,方创琳,黄金川.  生态学报. 2006(07)



本文编号:3289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289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2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