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经济空间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四省藏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20 11:47
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十九大指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四省藏区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为寻找其经济发展落后的症结所在,本文选择其中的72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演变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6年间县域经济发展呈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且各县域间相关性有增强趋势,四省藏区县域经济整体上呈现出"点—线—片"分异特征,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向邻边县域缓慢扩散,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域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且向东北蔓延;从影响因素来看,由西北向东南,影响因素强度依次为人均储蓄余额、人均财政支出、第二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
【文章来源】: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43(1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2005—2016年四省藏区人均GDP Moran"s I系数变化图
为了研究局部范围内县域单元空间经济差异特征,利用Arc GIS软件,得到人均GDP的LISA集聚图,如图2所示。根据LISA局部自相关结果显示,2005—2016年间,“高—高”型县域以“点”状向周边区域扩散,由青海省的德令哈市扩展至临近的格尔木市。德令哈市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经济行政中心,经济发展水平高,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向周边区域经济辐射,与格尔木市的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其经济发展。“低—低”型县域则是呈现“片”状分布,主要集中在青海省和四川省行政区划交界处,由2005年的玉树县、称多县、石渠县、德格县、甘孜县、色达县、壤塘县、炉霍县、新龙县、白玉县、雅江县11个连片县域增加至2016年的16个连片县域。虽然减少了雅江县,但是新增加了达日县、玛沁县、甘德县、玛曲县、久治县等5个县域。“低—低”型县域整体上表现出低水平发展县域间的趋同现象,空间上呈现低水平连片聚集。这些地区地处偏远,难以受到区域经济中心的辐射及带动,反而被迫向高水平发展地区转移生产要素,形成连片贫困,极化效应加剧,拉大了空间差异。“低—高”型县域地理空间上以“线”状连接高值和低值区域。称多县和曲麻莱县的经济一直依赖于畜牧业发展,北部靠近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南部与低水平发展区域相连接,受到“高—高”型县域与“低—低”型县域相互作用,两县域自身经济呈现低水平发展。与2005年相比,2016年出现了“高—低”型县域,以畜牧业为主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在12年间其人均GDP持续增长,经济发展略高于周边地区,但是由于距离高水平发展地区较远,受到的经济辐射影响和带动作用较弱,因而呈现出自身发展水平高、周边地区发展水平低的现象。以上分析表明,在2005—2016年间,四省藏区县域经济整体上呈现出“点—线—片”分异特征。从空间分布上看,“高—高”型县域向周边地区缓慢扩散,而“低—低”型县域则向东北部蔓延,表明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青川交界处)差异明显,但是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域在空间上的集聚也说明县域间空间差异在逐步缩小。以德令哈市为主的高水平经济发展地区与周边县域的经济集聚逐步凸显,而青川边界低水平发展县域受到极化作用,在循环累积因果机制影响下,长期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尽管其内部差异不断缩小,但与高水平地区经济差异较大。
人均财政支出回归系数除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外其余县域均为正值,表明这3个县域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而其余县域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均GDP呈正相关关系。从空间分布来看,人均财政支出对该区域西北部的德令哈市、格尔木市和治多县的影响最大。德令哈市及其邻近的格尔木市矿产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建成了大型甲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巨大的财政支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邻边地区的发展;其次是甘孜州部分县域、阿坝州部分县和迪庆州各县域,甘孜州、阿坝州、迪庆州近年来财政支出的不断增加促进了其经济稳定发展。人均储蓄余额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表明人均存款余额与人均GDP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回归系数空间分布来看,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回归系数最大值是杂多县(1.277 2),最小值是临潭县(0.330 8),相对于东南地区,人均存款余额对西北地区的影响明显高于东南地区,西北地区较高的人均储蓄余额为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但这也说明其居民消费水平要明显低于东南地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十年来湖北省县域经济影响因子变化的分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J]. 王霄鹏,林爱文.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8(10)
[2]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J]. 郝涛.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18(26)
[3]基于ESDA-GWR的国土开发强度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与机理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迪力沙提·亚库甫,夏方舟. 资源与产业. 2018(05)
[4]农户福祉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关系研究——以重庆市武陵-秦巴连片特困区为例[J]. 李南洁,曹国勇,何丙辉,罗光莲.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7)
[5]中国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基于连片特困区714个贫困县的实证分析[J]. 曹诗颂,王艳慧,段福洲,赵文吉,王志恒,房娜.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8)
[6]基于ESDA的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成因研究[J]. 励玫伶,胡泽昆.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7]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J]. 刘彦随,周扬,刘继来.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03)
[8]中国县级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J]. 谢守红,谭志美,周驾易. 经济地理. 2015(01)
[9]连片特困区县域经济增长效应分解及空间特征分析——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 丁建军,李峰,黄利文. 经济地理. 2013(02)
[10]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J]. 覃成林,郑云峰,张华. 经济地理. 2013(01)
博士论文
[1]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 周维现.武汉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 贾金荣.兰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92766
【文章来源】: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43(1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2005—2016年四省藏区人均GDP Moran"s I系数变化图
为了研究局部范围内县域单元空间经济差异特征,利用Arc GIS软件,得到人均GDP的LISA集聚图,如图2所示。根据LISA局部自相关结果显示,2005—2016年间,“高—高”型县域以“点”状向周边区域扩散,由青海省的德令哈市扩展至临近的格尔木市。德令哈市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经济行政中心,经济发展水平高,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向周边区域经济辐射,与格尔木市的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其经济发展。“低—低”型县域则是呈现“片”状分布,主要集中在青海省和四川省行政区划交界处,由2005年的玉树县、称多县、石渠县、德格县、甘孜县、色达县、壤塘县、炉霍县、新龙县、白玉县、雅江县11个连片县域增加至2016年的16个连片县域。虽然减少了雅江县,但是新增加了达日县、玛沁县、甘德县、玛曲县、久治县等5个县域。“低—低”型县域整体上表现出低水平发展县域间的趋同现象,空间上呈现低水平连片聚集。这些地区地处偏远,难以受到区域经济中心的辐射及带动,反而被迫向高水平发展地区转移生产要素,形成连片贫困,极化效应加剧,拉大了空间差异。“低—高”型县域地理空间上以“线”状连接高值和低值区域。称多县和曲麻莱县的经济一直依赖于畜牧业发展,北部靠近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南部与低水平发展区域相连接,受到“高—高”型县域与“低—低”型县域相互作用,两县域自身经济呈现低水平发展。与2005年相比,2016年出现了“高—低”型县域,以畜牧业为主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在12年间其人均GDP持续增长,经济发展略高于周边地区,但是由于距离高水平发展地区较远,受到的经济辐射影响和带动作用较弱,因而呈现出自身发展水平高、周边地区发展水平低的现象。以上分析表明,在2005—2016年间,四省藏区县域经济整体上呈现出“点—线—片”分异特征。从空间分布上看,“高—高”型县域向周边地区缓慢扩散,而“低—低”型县域则向东北部蔓延,表明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青川交界处)差异明显,但是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域在空间上的集聚也说明县域间空间差异在逐步缩小。以德令哈市为主的高水平经济发展地区与周边县域的经济集聚逐步凸显,而青川边界低水平发展县域受到极化作用,在循环累积因果机制影响下,长期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尽管其内部差异不断缩小,但与高水平地区经济差异较大。
人均财政支出回归系数除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外其余县域均为正值,表明这3个县域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而其余县域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均GDP呈正相关关系。从空间分布来看,人均财政支出对该区域西北部的德令哈市、格尔木市和治多县的影响最大。德令哈市及其邻近的格尔木市矿产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建成了大型甲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巨大的财政支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邻边地区的发展;其次是甘孜州部分县域、阿坝州部分县和迪庆州各县域,甘孜州、阿坝州、迪庆州近年来财政支出的不断增加促进了其经济稳定发展。人均储蓄余额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表明人均存款余额与人均GDP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回归系数空间分布来看,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回归系数最大值是杂多县(1.277 2),最小值是临潭县(0.330 8),相对于东南地区,人均存款余额对西北地区的影响明显高于东南地区,西北地区较高的人均储蓄余额为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但这也说明其居民消费水平要明显低于东南地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十年来湖北省县域经济影响因子变化的分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J]. 王霄鹏,林爱文.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8(10)
[2]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J]. 郝涛.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18(26)
[3]基于ESDA-GWR的国土开发强度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与机理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迪力沙提·亚库甫,夏方舟. 资源与产业. 2018(05)
[4]农户福祉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关系研究——以重庆市武陵-秦巴连片特困区为例[J]. 李南洁,曹国勇,何丙辉,罗光莲.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7)
[5]中国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基于连片特困区714个贫困县的实证分析[J]. 曹诗颂,王艳慧,段福洲,赵文吉,王志恒,房娜.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8)
[6]基于ESDA的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成因研究[J]. 励玫伶,胡泽昆.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7]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J]. 刘彦随,周扬,刘继来.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03)
[8]中国县级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J]. 谢守红,谭志美,周驾易. 经济地理. 2015(01)
[9]连片特困区县域经济增长效应分解及空间特征分析——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 丁建军,李峰,黄利文. 经济地理. 2013(02)
[10]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J]. 覃成林,郑云峰,张华. 经济地理. 2013(01)
博士论文
[1]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 周维现.武汉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 贾金荣.兰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92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29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