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30 04:03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产业转移在推动承接地经济增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承接地带来不同层面的环境效应。为保障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国务院印发《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指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地区贯彻实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理念已是必由之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皖江城市带)是我国首个中西部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其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开展系统研究,对新时代推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皖江城市带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产业转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以及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梳理了皖江城市带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现状,测定了皖江城市带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3-1皖江城市带与安徽省的人均GDP?(201卜2018)??Fig.3-1?Per?capita?GDP?of?Anliui?Province?and?Wanjiang?urban?belt?(2011-2018)????
等4??市的人均GDP低于安徽省人均GDP,反映出皖江城市带下辖各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城际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安徽人均GDP?皖江人均GDP?—?■一皖江/安徽??10?-I?140%??〇?^????????裔?^??一—备?■?130%??R?6?-?m?q??I?圓?120%?5??I::?.??0??i_??1?1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年份??图3-1皖江城市带与安徽省的人均GDP?(201卜2018)??Fig.3-1?Per?capita?GDP?of?Anliui?Province?and?Wanjiang?urban?belt?(2011-2018)??各市人均GDP??皖江人均GDP??安徽人均GDP??10?^??一?8?-?l|l?M?Wt??合肥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锏陵池州安庆??区域??图3-2皖江城市带下辖各城市的人均GDP?(2018)??Fig.3-2?Per?capita?GDP?of?each?city?under?the?jurisdiction?of?Wanjiang?urban?belt?(2018)??2.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伴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会向第三产业转移??(杨治,1986)。统计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产值占比,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一、二、三次产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一社会一环境协调发展研究??或地区发展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的普遍规律。??2011-2018年期间,皖江城市带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一次、二次产业产值??占比下降,三次产业产值占比上升的趋势(图3-3)。其中,一次产业产值占比由??9.93%下降至6.47%,二次产业产值占比由57.77%下降至48.95%,三次产业产值??占比由32.30%增长至44.58%。同样地,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样呈现出一次、??二次产业产值占比下降,三次产业产值占比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安徽省一次??产业产值占比持续高于皖江城市带地区的一次产业产值占比,安徽省三次产业产??值占比持续低于皖江城市带地区的三次产业产值占比,安徽省二次产业产值占比??则与皖江城市带地区的二次产业产值基本一致,皖江城市带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较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布局表现出更高阶段的特征。但与发达国家或发达经济地区??相比,皖江城市带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二三一”阶段,并呈现出向“三二一”型??产业结构布局发展的趋势。??—皖江一次产业占比?一?—皖江二次产业占比?一■—皖江三次产业占比??---〇---安徽一次产业占比?安徽二次产业占比?安徽三次产业占比??60%?1?#???????〇?〇■?-〇??六"——?m??^?40%?■??55?□?□^??莩??纪?20%?■??交…t?1?1?丫?-?t?弋??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年份??图3-3皖江城市带与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分布(2011-20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与制度安排[J]. 宋林飞. 江海学刊. 2020(01)
[2]中国省域人口集聚、公共资源配置与服务业发展时空耦合及驱动因素[J]. 任喜萍,殷仲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12)
[3]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的经济效应评价[J]. 韦鸿,王凯,陈凡. 统计与决策. 2019(23)
[4]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吗?[J]. 汪争. 现代经济探讨. 2019(10)
[5]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否加剧了地区环境污染[J]. 陈凡,周民良.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10)
[6]大保护战略下长江经济带矿产-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研究[J]. 方传棣,成金华,赵鹏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6)
[7]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J]. 周亮,车磊,孙东琪. 经济地理. 2019(06)
[8]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低碳发展效应分析[J]. 王建民,蒋倩颖,张敏,仇定三.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2)
[9]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与分析[J]. 李雪松,龙湘雪,齐晓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3)
[10]豫皖湘赣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 张建伟,赵建吉,肖文杰,苗长虹,姜海宁,刘丽. 地理科学. 2019(01)
博士论文
[1]吉林省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拟及实现路径研究[D]. 王羽.吉林大学 2018
[2]重污染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李金花.大连理工大学 2017
[3]综合评价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及方法研究[D]. 彭张林.合肥工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效应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D]. 王清清.安徽理工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15088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3-1皖江城市带与安徽省的人均GDP?(201卜2018)??Fig.3-1?Per?capita?GDP?of?Anliui?Province?and?Wanjiang?urban?belt?(2011-2018)????
等4??市的人均GDP低于安徽省人均GDP,反映出皖江城市带下辖各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城际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安徽人均GDP?皖江人均GDP?—?■一皖江/安徽??10?-I?140%??〇?^????????裔?^??一—备?■?130%??R?6?-?m?q??I?圓?120%?5??I::?.??0??i_??1?1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年份??图3-1皖江城市带与安徽省的人均GDP?(201卜2018)??Fig.3-1?Per?capita?GDP?of?Anliui?Province?and?Wanjiang?urban?belt?(2011-2018)??各市人均GDP??皖江人均GDP??安徽人均GDP??10?^??一?8?-?l|l?M?Wt??合肥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锏陵池州安庆??区域??图3-2皖江城市带下辖各城市的人均GDP?(2018)??Fig.3-2?Per?capita?GDP?of?each?city?under?the?jurisdiction?of?Wanjiang?urban?belt?(2018)??2.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伴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会向第三产业转移??(杨治,1986)。统计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产值占比,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一、二、三次产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一社会一环境协调发展研究??或地区发展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的普遍规律。??2011-2018年期间,皖江城市带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一次、二次产业产值??占比下降,三次产业产值占比上升的趋势(图3-3)。其中,一次产业产值占比由??9.93%下降至6.47%,二次产业产值占比由57.77%下降至48.95%,三次产业产值??占比由32.30%增长至44.58%。同样地,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样呈现出一次、??二次产业产值占比下降,三次产业产值占比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安徽省一次??产业产值占比持续高于皖江城市带地区的一次产业产值占比,安徽省三次产业产??值占比持续低于皖江城市带地区的三次产业产值占比,安徽省二次产业产值占比??则与皖江城市带地区的二次产业产值基本一致,皖江城市带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较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布局表现出更高阶段的特征。但与发达国家或发达经济地区??相比,皖江城市带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二三一”阶段,并呈现出向“三二一”型??产业结构布局发展的趋势。??—皖江一次产业占比?一?—皖江二次产业占比?一■—皖江三次产业占比??---〇---安徽一次产业占比?安徽二次产业占比?安徽三次产业占比??60%?1?#???????〇?〇■?-〇??六"——?m??^?40%?■??55?□?□^??莩??纪?20%?■??交…t?1?1?丫?-?t?弋??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年份??图3-3皖江城市带与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分布(2011-20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与制度安排[J]. 宋林飞. 江海学刊. 2020(01)
[2]中国省域人口集聚、公共资源配置与服务业发展时空耦合及驱动因素[J]. 任喜萍,殷仲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12)
[3]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的经济效应评价[J]. 韦鸿,王凯,陈凡. 统计与决策. 2019(23)
[4]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吗?[J]. 汪争. 现代经济探讨. 2019(10)
[5]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否加剧了地区环境污染[J]. 陈凡,周民良.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10)
[6]大保护战略下长江经济带矿产-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研究[J]. 方传棣,成金华,赵鹏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6)
[7]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J]. 周亮,车磊,孙东琪. 经济地理. 2019(06)
[8]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低碳发展效应分析[J]. 王建民,蒋倩颖,张敏,仇定三.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2)
[9]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与分析[J]. 李雪松,龙湘雪,齐晓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3)
[10]豫皖湘赣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 张建伟,赵建吉,肖文杰,苗长虹,姜海宁,刘丽. 地理科学. 2019(01)
博士论文
[1]吉林省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拟及实现路径研究[D]. 王羽.吉林大学 2018
[2]重污染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李金花.大连理工大学 2017
[3]综合评价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及方法研究[D]. 彭张林.合肥工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效应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D]. 王清清.安徽理工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15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41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