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3 04:55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基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安徽省域层面和市域层面分别对2013-2017年五年期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安徽省域层面来看,安徽省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两者处于良性共振阶段以及良好协调类型;从市域层面来看,安徽省内16地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耦合度和协调度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呈现分层特征。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37(01)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13-2017年安徽省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耦合度模型的形式、性质及在地理学中的若干误用[J]. 丛晓男. 经济地理. 2019(04)
[2]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研究[J]. 谢强,韩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3]我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分析[J]. 祝志川,张君妍.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4]安徽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动态演变分析[J]. 王雯雯,何刚,朱艳娜,夏业领.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5]中国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分异[J]. 刘德强,沙海江,吴成亮.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5)
[6]安徽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与趋势预测[J]. 张乐勤,荣慧芳. 中国环境管理. 2017(05)
[7]新常态下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 郭静静,沙海江,吴成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8]山东省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时空协调发展研究[J]. 丁浩,郑皓.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9]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 赵美玲,陈春丽,高岗.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5(03)
[10]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 范慧平,孟天醒,文倩,宋文博.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4)
博士论文
[1]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 张海峰.中国海洋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研究[D]. 董平.成都理工大学 2017
[2]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D]. 胡振权.辽宁大学 2015
[3]基于能值理论的银川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分析[D]. 吴兵兵.兰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13174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37(01)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13-2017年安徽省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耦合度模型的形式、性质及在地理学中的若干误用[J]. 丛晓男. 经济地理. 2019(04)
[2]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研究[J]. 谢强,韩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3]我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分析[J]. 祝志川,张君妍.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4]安徽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动态演变分析[J]. 王雯雯,何刚,朱艳娜,夏业领.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5]中国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分异[J]. 刘德强,沙海江,吴成亮.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5)
[6]安徽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与趋势预测[J]. 张乐勤,荣慧芳. 中国环境管理. 2017(05)
[7]新常态下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 郭静静,沙海江,吴成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8]山东省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时空协调发展研究[J]. 丁浩,郑皓.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9]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 赵美玲,陈春丽,高岗.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5(03)
[10]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 范慧平,孟天醒,文倩,宋文博.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4)
博士论文
[1]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 张海峰.中国海洋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研究[D]. 董平.成都理工大学 2017
[2]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D]. 胡振权.辽宁大学 2015
[3]基于能值理论的银川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分析[D]. 吴兵兵.兰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13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51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