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4 00:01
长期以来,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理论学术界和各国政府研究和关注的焦点,而非均衡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组成区域复杂系统的经济、环境、资源因素间的协调程度,决定了该区域内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林业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关键看林业与系统中三大元素的协调程度,通过整体效应的发挥,才能达到可持续的目标。 本研究以省(市)为基本研究单位,在综合大量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量化的方法,将林业发展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研究成果进行具体地关联性比较分析,并定量度量了我国各省的森林资源的综合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来探讨中国省(市)区林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现状及发展特点,进而结合我国林业发展规划,从中观层面提出区域林业发展的具体对策,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实施提出具体化建议,来实现区域林业非均衡增长和可持续性发展并举。同时,本研究通过区域林业与可持续发展系统中三方面因素的协调性分析,揭示林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为林业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区域林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林业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1.1.1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规律
1.1.2 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省域研究的必要性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相关理论研究
1.3.2 相关实证研究
1.3.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2 林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2.1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及目标
2.1.2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特征
2.2 区域非均衡理论
2.3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
3 林业区域非均衡发展现状分析
3.1 林业资源分布的区域非均衡
3.1.1 森林资源数量上的非均衡
3.1.2 森林资源质量上的非均衡
3.1.3 森林资源经济指标上的非均衡
3.2 林业产业发展的区域非均衡
3.2.1 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上的非均衡
3.2.2 林业产业内部的非均衡
3.3 区域森林资源非均衡的综合分析
3.3.1 OK值计算过程
3.3.2 OK值结果分析
3.3.3 综合评价特点
3.4 小结
4 林业可持续发展环境关联分析
4.1 林业发展与影响要素关系
4.1.1 与经济发展要素关系
4.1.2 与生态环境要素关系
4.1.3 与资源要素关系
4.1.4 影响要素之间关系
4.2 区域林业发展与各要素关联分析
4.2.1 林业资源与影响要素分析
4.2.2 林业产业与影响要素分析
4.3 小结
5 林业区域发展多指标测度综合分析
5.1 主成分分析
5.1.1 指标选择
5.1.2 主成分计算
5.1.3 结果分析
5.2 聚类分析
5.2.1 聚类过程
5.2.2 聚类结果分析
5.3 小结
6 林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6.1 西藏林业建设应加大外部投入
6.2 海南林业建设重点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6.3 东北地区林业建设实现产业复苏
6.4 部分西部地区加快生态治理步伐
6.5 东南沿海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6.6 东部城市推进都市林业建设
6.7 南方部分地区提高林地生产率
6.8 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生态建设基础上发展后续产业
6.9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建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J]. 徐济德,许传德,黄东,苑铁军. 绿色中国. 2005(12)
[2]谈生态建设的公共性——林业生态事业的经济学分析 [J]. 曹云. 中国林业. 2005(09)
[3]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过度消耗与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分析 [J]. 刘燕,谢永刚.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01)
[4]永安市林权制度改革不同阶段的对比分析 [J]. 蔡为茂. 绿色中国. 2005(02)
[5]关于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主要资源问题的思考 [J]. 崔伟.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5(01)
[6]对我国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J]. 张美华. 生态经济. 2004(S1)
[7]把湖南建成林业经济强省的对策和措施 [J]. 王光荣. 湖南林业科技. 2004(05)
[8]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聚类分析 [J]. 宫长亮,李磊.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4(04)
[9]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差异实证分析 [J]. 张颖,王万茂. 中国土地科学. 2004(04)
[10]公共财政:林业可持续发展可靠而稳定的保证 [J]. 田治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本文编号:3549439
【文章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林业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1.1.1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规律
1.1.2 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省域研究的必要性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相关理论研究
1.3.2 相关实证研究
1.3.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2 林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2.1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及目标
2.1.2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特征
2.2 区域非均衡理论
2.3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
3 林业区域非均衡发展现状分析
3.1 林业资源分布的区域非均衡
3.1.1 森林资源数量上的非均衡
3.1.2 森林资源质量上的非均衡
3.1.3 森林资源经济指标上的非均衡
3.2 林业产业发展的区域非均衡
3.2.1 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上的非均衡
3.2.2 林业产业内部的非均衡
3.3 区域森林资源非均衡的综合分析
3.3.1 OK值计算过程
3.3.2 OK值结果分析
3.3.3 综合评价特点
3.4 小结
4 林业可持续发展环境关联分析
4.1 林业发展与影响要素关系
4.1.1 与经济发展要素关系
4.1.2 与生态环境要素关系
4.1.3 与资源要素关系
4.1.4 影响要素之间关系
4.2 区域林业发展与各要素关联分析
4.2.1 林业资源与影响要素分析
4.2.2 林业产业与影响要素分析
4.3 小结
5 林业区域发展多指标测度综合分析
5.1 主成分分析
5.1.1 指标选择
5.1.2 主成分计算
5.1.3 结果分析
5.2 聚类分析
5.2.1 聚类过程
5.2.2 聚类结果分析
5.3 小结
6 林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6.1 西藏林业建设应加大外部投入
6.2 海南林业建设重点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6.3 东北地区林业建设实现产业复苏
6.4 部分西部地区加快生态治理步伐
6.5 东南沿海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6.6 东部城市推进都市林业建设
6.7 南方部分地区提高林地生产率
6.8 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生态建设基础上发展后续产业
6.9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建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J]. 徐济德,许传德,黄东,苑铁军. 绿色中国. 2005(12)
[2]谈生态建设的公共性——林业生态事业的经济学分析 [J]. 曹云. 中国林业. 2005(09)
[3]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过度消耗与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分析 [J]. 刘燕,谢永刚.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01)
[4]永安市林权制度改革不同阶段的对比分析 [J]. 蔡为茂. 绿色中国. 2005(02)
[5]关于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主要资源问题的思考 [J]. 崔伟.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5(01)
[6]对我国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J]. 张美华. 生态经济. 2004(S1)
[7]把湖南建成林业经济强省的对策和措施 [J]. 王光荣. 湖南林业科技. 2004(05)
[8]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聚类分析 [J]. 宫长亮,李磊.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4(04)
[9]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差异实证分析 [J]. 张颖,王万茂. 中国土地科学. 2004(04)
[10]公共财政:林业可持续发展可靠而稳定的保证 [J]. 田治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本文编号:3549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549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