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特点及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21-12-24 14:42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口流动是一个关键变量。2019年我国人口的流向更加集中,七成左右的人口流向了浙江和广东。而从省内人口流动的情况来看,本文统计的17个省份中也只有省会等少数城市保持着人口的净流入。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的大背景下,各地"抢人"政策也愈演愈烈,随着核心城市陆续加入"抢人"队伍,未来中小城市的人口流出压力还会更大。人口的流动也带来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财力的分化,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经济和财政压力较大,而人口流入城市也会面临公共品拥挤的问题。在当前区域发展战略下,未来我国将以核心城市为依托,形成数个城市群,人口或向重点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文章来源】:经济研究参考. 2020,(14)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福建各地市人口净迁移规模
2019年浙江各地市净迁移人口
新一线城市加入了“抢人”大战的队伍,近两年人口迁入规模明显增加。如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除了经济上的吸引力外,在人才吸引政策方面也在不断增加力度,不仅落户政策有所放宽,还在人才补贴、租房补助、购房补贴等多方面提供相应的待遇。2017年,新一线城市的人口净流入量仅109万人左右,而2019年规模已经接近150万人(见图8)。从地区性人口政策来看,在2018年“抢人”最成功的当属安徽和西安。2018年安徽各地人才政策均大幅放宽,而当年也是安徽人口净流入的巅峰。但这种盛况只维持了一年,2019年安徽人口净流入明显放缓,净迁入规模甚至低于2018年之前的水平(见图9)。从地级市层面来看,2018年安徽省内各地市几乎都是人口净流入的,而到了2019年,已经有6个地市出现人口净流出现象。西安的情况也很类似,尽管2019年仍有13万的人口净流入,但相比2018年的32万人也是明显放缓的。这也说明,要想持续地吸引人口流入,仅靠高成本的人才政策是不够的,关键还要靠经济和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的东迁和南下——全国人口流动地图大盘点[J]. 梁中华,吴嘉璐. 金融市场研究. 2019(09)
[2]流动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 袁训国. 中国物价. 2017(03)
[3]中国“人口流动-经济增长收敛谜题”——基于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与检验[J]. 侯燕飞,陈仲常.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9)
[4]1978-2014年中国劳动配置效应的分离与实证[J]. 郝大明. 经济研究. 2015(07)
[5]人口流动、增量预算与地方公共品的拥挤效应[J]. 付文林. 中国经济问题. 2012(01)
[6]1978年以来我国地区差距形成过程中人口流动的影响分析[J]. 段平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5)
[7]区域性公共品的最优供给:应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 刘小鲁. 世界经济. 2008(04)
[8]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J]. 许召元,李善同.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02)
[9]流动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若干解释(1990、2000)[J]. 鲁奇,王国霞,杨春悦,曾磊. 地理研究. 2006(05)
[10]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 王小鲁,樊纲. 经济研究. 2004(01)
博士论文
[1]拥挤效应、劳动力流动与城市规模体系演进研究[D]. 钱净净.南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50669
【文章来源】:经济研究参考. 2020,(14)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福建各地市人口净迁移规模
2019年浙江各地市净迁移人口
新一线城市加入了“抢人”大战的队伍,近两年人口迁入规模明显增加。如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除了经济上的吸引力外,在人才吸引政策方面也在不断增加力度,不仅落户政策有所放宽,还在人才补贴、租房补助、购房补贴等多方面提供相应的待遇。2017年,新一线城市的人口净流入量仅109万人左右,而2019年规模已经接近150万人(见图8)。从地区性人口政策来看,在2018年“抢人”最成功的当属安徽和西安。2018年安徽各地人才政策均大幅放宽,而当年也是安徽人口净流入的巅峰。但这种盛况只维持了一年,2019年安徽人口净流入明显放缓,净迁入规模甚至低于2018年之前的水平(见图9)。从地级市层面来看,2018年安徽省内各地市几乎都是人口净流入的,而到了2019年,已经有6个地市出现人口净流出现象。西安的情况也很类似,尽管2019年仍有13万的人口净流入,但相比2018年的32万人也是明显放缓的。这也说明,要想持续地吸引人口流入,仅靠高成本的人才政策是不够的,关键还要靠经济和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的东迁和南下——全国人口流动地图大盘点[J]. 梁中华,吴嘉璐. 金融市场研究. 2019(09)
[2]流动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 袁训国. 中国物价. 2017(03)
[3]中国“人口流动-经济增长收敛谜题”——基于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与检验[J]. 侯燕飞,陈仲常.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9)
[4]1978-2014年中国劳动配置效应的分离与实证[J]. 郝大明. 经济研究. 2015(07)
[5]人口流动、增量预算与地方公共品的拥挤效应[J]. 付文林. 中国经济问题. 2012(01)
[6]1978年以来我国地区差距形成过程中人口流动的影响分析[J]. 段平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5)
[7]区域性公共品的最优供给:应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 刘小鲁. 世界经济. 2008(04)
[8]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J]. 许召元,李善同.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02)
[9]流动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若干解释(1990、2000)[J]. 鲁奇,王国霞,杨春悦,曾磊. 地理研究. 2006(05)
[10]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 王小鲁,樊纲. 经济研究. 2004(01)
博士论文
[1]拥挤效应、劳动力流动与城市规模体系演进研究[D]. 钱净净.南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50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550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