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山东省外向型发展竞争力探讨
发布时间:2022-05-05 20:38
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总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最具发展潜力和最快速发展的重要区域。目前,环渤海经济圈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新的热点地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随着滨海新区、渤海新区的成立和发展以及国家对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批复,环渤海经济圈的外向型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2005年中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继续发挥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表明国家要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进而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同时也确立了天津在环渤海经济圈的龙头地位。也就是说,天津将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发展过程中的“增长极”,在经济圈发展初期,“增长极”将带来极化效应,吸引周围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聚集,因此,山东省应认清当前严峻的形势,加快融入环渤海经济圈,防止出现“边缘化”。为此,本文拟分析环渤海经济圈五省市外向型发展竞争力的两项指标,即外贸发展竞争力指标和外商直接投资竞争力指标,找出山东省与其他省市相比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找准山东省外向型发展的定位,以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为目标,争取成...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1.3 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 理论综述
2.1 “圈极”效应理论及全国“圈”格局效应
2.1.1 “圈极”效应理论
2.1.2 全国“圈”效应格局
2.2 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及扩展运用
2.2.1 波特的“钻石”模型
2.2.2 “钻石”模型的扩展运用
2.2.3 外向型发展竞争力指标体系
3 基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山东省外向型发展竞争力指标分析
3.1 环渤海经济圈外向型经济发展综述
3.2 外贸发展竞争力指标分析
3.2.1 外贸发展水平竞争力
3.2.2 外贸发展结构竞争力
3.3 外商直接投资竞争力指标分析
3.3.1 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竞争力
3.3.2 外商直接投资结构竞争力
4 提升山东省外向型发展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4.1 提升山东省外向型发展竞争力的定位
4.2 提升山东省外向型发展竞争力的对策
4.2.1 顾全大局,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
4.2.2 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外贸竞争力
4.2.3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4.2.4 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J]. 雷仲敏,吴蕾.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2]环渤海经济圈七省市竞争优势评价——基于“钻石”体系框架[J]. 任丽君,杨新房. 商业研究. 2007(07)
[3]中国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竞争力要素分析[J]. 王志文,王大超. 东北亚论坛. 2007(03)
[4]关于河北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发展定位的思考[J]. 周文夫. 河北学刊. 2007(02)
[5]基于钻石模型的区域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王晰,兰勇. 国际贸易问题. 2007(03)
[6]利用横向外资 提高外资质量[J]. 崔凡. 国际贸易. 2007(01)
[7]大连在东北亚合作与竞争中的定位及发展策略[J]. 庄美男,肖伯冬. 北方经济. 2007(02)
[8]试析全球化时代都市圈中心城市极化效应的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 吴晓隽,高汝熹. 世界经济研究. 2006(11)
[9]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极化研究[J]. 王桂新,毛新雅,张伊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10]关于新时期我国外向型发展战略的思考[J]. 陈晓卫. 商场现代化. 2006(12)
本文编号:3650975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1.3 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 理论综述
2.1 “圈极”效应理论及全国“圈”格局效应
2.1.1 “圈极”效应理论
2.1.2 全国“圈”效应格局
2.2 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及扩展运用
2.2.1 波特的“钻石”模型
2.2.2 “钻石”模型的扩展运用
2.2.3 外向型发展竞争力指标体系
3 基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山东省外向型发展竞争力指标分析
3.1 环渤海经济圈外向型经济发展综述
3.2 外贸发展竞争力指标分析
3.2.1 外贸发展水平竞争力
3.2.2 外贸发展结构竞争力
3.3 外商直接投资竞争力指标分析
3.3.1 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竞争力
3.3.2 外商直接投资结构竞争力
4 提升山东省外向型发展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4.1 提升山东省外向型发展竞争力的定位
4.2 提升山东省外向型发展竞争力的对策
4.2.1 顾全大局,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
4.2.2 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外贸竞争力
4.2.3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4.2.4 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J]. 雷仲敏,吴蕾.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2]环渤海经济圈七省市竞争优势评价——基于“钻石”体系框架[J]. 任丽君,杨新房. 商业研究. 2007(07)
[3]中国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竞争力要素分析[J]. 王志文,王大超. 东北亚论坛. 2007(03)
[4]关于河北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发展定位的思考[J]. 周文夫. 河北学刊. 2007(02)
[5]基于钻石模型的区域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王晰,兰勇. 国际贸易问题. 2007(03)
[6]利用横向外资 提高外资质量[J]. 崔凡. 国际贸易. 2007(01)
[7]大连在东北亚合作与竞争中的定位及发展策略[J]. 庄美男,肖伯冬. 北方经济. 2007(02)
[8]试析全球化时代都市圈中心城市极化效应的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 吴晓隽,高汝熹. 世界经济研究. 2006(11)
[9]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极化研究[J]. 王桂新,毛新雅,张伊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10]关于新时期我国外向型发展战略的思考[J]. 陈晓卫. 商场现代化. 2006(12)
本文编号:3650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650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