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3 18:17
  21世纪是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世纪,国家“十一五”规划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一个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随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中国三大经济“增长极”的区域合作日趋加强,东北地区为了打造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也必须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促进协调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本文采用城乡互动、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地理学思维方式,以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包括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在内的东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机制及其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本论文的主体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概念、内涵、效应,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背景进行了阐述,并对相关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为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系统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对其发展的主要现状特征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总结。第三部分,研究了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形成机制。重点从区域资源禀赋与资源地域组合、区域产业结构整合发展、区域空间地域体系的重塑、区域协调发展支...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认识
        一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界定
        二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三 区域协调发展的效应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 协调发展系统理论
        二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三 中心——外围理论
        四 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理论
        五 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系统观
    第三节 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研究背景
        一 世界经济全球化
        二 国内经济一体化
        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客观需要
第二章 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系统诊断
    第一节 地区发展的演变轨迹分析
        一 自然经济时期的区域发展
        二 殖民经济时期的区域发展
        三 计划经济时期的区域发展
        四 市场经济时期的区域发展
    第二节 地区发展关系的现状分析
        一 地区整体发展的基础基本形成
        二 产业与空间体系初具变化
        三 地区发展的区域功能逐步变化
        四 传统区域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
        五 区域发展差异日益显著
    第三节 地区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与盲目竞争
        二 地区整体发展竞争力逐步弱化
        三 区域经济组织机制不尽完善
        四 区域市场运作壁垒限制重重
        五 地区协调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
第三章 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机制分析
    第一节 区域资源禀赋与资源地域组合
        一 资源禀赋的区域结构与资源整体利用
        二 资源互补、资源流动与地区经济联系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整合发展
        一 地区产业结构整合机制的建立
        三 地区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形成
        四 地区产业地域空间的优化与升级
        五 地区主导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设计
    第三节 区域空间地域体系的重塑
        一 区域发展中心的强化
        二 区域发展地带的塑造
        三 大都市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
        四 城乡经济地域空间的调整
    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支撑系统的强化
        一 区域交通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
        二 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与完善
        三 区域生态空间的整体建设
第四章 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突破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障碍
        一 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二 区域整体发展观的建立
        三 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
    第二节 区域城镇化推进与城镇地域组织建设
        一 区域城镇化道路选择
        二 城镇经济区的建设
        三 城市与区域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区域整体发展的宏观调控
        一 政府作用的重新审视
        二 区域发展宏观调控的模式
        三 区域发展宏观调控的对策
    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组织的形成与功能完善
        一 区域协调发展组织的建立
        二 区域协调发展组织的功能地位
        三 区域协调组织的有效运行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振兴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 张莉,董林.  经济师. 2006(01)
[2]论东北经济振兴与交通运输业发展[J]. 孙晓东.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5(12)
[3]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J]. 李培祥,徐淑梅.  城市问题. 2005(06)
[4]东北产业空间转移的特点和趋势[J]. 李丹阳,韩增林.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03)
[5]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 陈英姿,王宪恩.  环境科学动态. 2005(03)
[6]东北地区的水资源问题、供需态势及对策研究[J]. 张郁,邓伟,杨建锋.  经济地理. 2005(04)
[7]东北地区区域差异分析:来自数量分析的实证[J]. 杜亚书.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5(02)
[8]城市、城市化和城市区域[J]. 刘英群.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5(03)
[9]当前优化区域竞争中的几个理论误区[J]. 魏后凯.  中州学刊. 2005(03)
[10]论优区位产业协调发展理论及实施模式[J]. 付伟.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博士论文
[1]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D]. 安筱鹏.东北财经大学 2003
[2]中国区域利益冲突及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 李新安.河海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论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D]. 张东明.吉林大学 2005
[2]东北地区人力资源结构及省际差异比较研究[D]. 于钦凯.吉林大学 2005
[3]城市区域协调组织研究[D]. 张宏兴.东北财经大学 2005
[4]东北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D]. 李超.东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60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660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3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