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2-07-20 18:30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当前,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整合进程加速、竞争加剧的新形势,福建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依据福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是以福建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一部分。纵观福建近几年的发展,从内部环境来看,随着福建经济的增长,一些社会问题诸如收入差距、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矛盾和冲突暴露出来;从外部环境来看,福建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之间,就发展而言,福建与这两个经济区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因此,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引入和谐思维,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推动福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增强福建的整体竞争力,建设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切实解决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这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目标之一。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2.1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内涵和功能定位
2.1.1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科学内涵
2.1.2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功能定位
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1 和谐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追求
2.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2.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2.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2.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必然要求
第3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现状剖析
3.1 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成果
3.1.1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3.1.2 海峡两岸合作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3.2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
3.2.1 当前福建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
3.2.2 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利益矛盾突出
3.2.3 山海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域内发展水平差距过大
3.2.4 政府职能建设有待完善
第4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对策思考
4.1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1.1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社会活力
4.1.2 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安定团结
4.1.3 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2.1 社会公正的内涵
4.2.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对策思考
4.3 加强利益协调,建立和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4.3.1 构建健全的利益协调机制
4.3.2 制定特殊的利益倾斜和保护政策,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力度
4.4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完善政府职能建设
4.4.1 突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4.4.2 加快体制创新,提高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效率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的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构架的探讨[J]. 王彦晓,陈巧玉. 经济师. 2005(10)
[2]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高效政府[J]. 王兴喜.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3)
[3]略论海峡西岸经济区[J]. 杨立冰. 亚太经济. 2005(05)
[4]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J]. 伍长南.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8)
[5]“海西”建设:新突破令人瞩目[J]. 林永健. 开放潮. 2005(08)
[6]深层次考量“海西”建设[J]. 庄宗明,郭铁民,周裕惠. 开放潮. 2005(08)
[7]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梯度推进与区域整合[J]. 陈明森,林红. 开放潮. 2005(08)
[8]优化投资环境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J]. 罗恩平,吴小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9]发挥优势 促闽台经贸合作[J]. 郑宗杰. 中国经贸. 2005(05)
[10]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比较与对接[J]. 陈新. 经济师. 2005(04)
本文编号:3664527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2.1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内涵和功能定位
2.1.1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科学内涵
2.1.2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功能定位
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1 和谐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追求
2.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2.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2.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2.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必然要求
第3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现状剖析
3.1 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成果
3.1.1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3.1.2 海峡两岸合作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3.2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
3.2.1 当前福建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
3.2.2 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利益矛盾突出
3.2.3 山海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域内发展水平差距过大
3.2.4 政府职能建设有待完善
第4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对策思考
4.1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1.1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社会活力
4.1.2 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安定团结
4.1.3 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2.1 社会公正的内涵
4.2.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对策思考
4.3 加强利益协调,建立和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4.3.1 构建健全的利益协调机制
4.3.2 制定特殊的利益倾斜和保护政策,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力度
4.4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完善政府职能建设
4.4.1 突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4.4.2 加快体制创新,提高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效率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的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构架的探讨[J]. 王彦晓,陈巧玉. 经济师. 2005(10)
[2]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高效政府[J]. 王兴喜.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3)
[3]略论海峡西岸经济区[J]. 杨立冰. 亚太经济. 2005(05)
[4]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J]. 伍长南.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8)
[5]“海西”建设:新突破令人瞩目[J]. 林永健. 开放潮. 2005(08)
[6]深层次考量“海西”建设[J]. 庄宗明,郭铁民,周裕惠. 开放潮. 2005(08)
[7]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梯度推进与区域整合[J]. 陈明森,林红. 开放潮. 2005(08)
[8]优化投资环境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J]. 罗恩平,吴小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9]发挥优势 促闽台经贸合作[J]. 郑宗杰. 中国经贸. 2005(05)
[10]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比较与对接[J]. 陈新. 经济师. 2005(04)
本文编号:3664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66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