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水权分配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07:14
本文关键词:黔中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水权分配方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黔中地区位于贵州省中部,是贵州省城市最密集、交通最发达、工业基础最好、人口最集中、耕地资源集中成片的地区;经济发展上处于贵阳~安顺~六盘水经济大动脉中心区域,是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核心以及最有基础、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在贵州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黔中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量持续增加,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承载能力有限,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工业和生活用水形式也十分严峻。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贵州省最大的水利枢纽项目。该工程从平寨水库引水供给黔中地区使用。项目开发目标是保障受水区用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黔中地区需要从水资源配置整体格局入手,科学合理地配置当地水和外调水,利用水资源优化和水市场配置形成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式,解决黔中区内各地区、行业、部门之间用水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 论文针对黔中地区水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评价黔中地区现状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状况;对黔中地区规划水平年进行了需水预测及趋势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及初始水权分配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深入调查和分析黔中地区水资源状况以及水资源的特点、水利工程的建设状况等;通过分析,黔中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开发条件差、水利建设投入少、开发利用程度低、可利用水资源量有限等问题。 2.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即DPSI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黔中地区各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状水平年下,黔中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弱,许多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已然超过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出现了超载的现象。 3.根据模型概化原则,分析和确定黔中地区水资源配置计算单元、工程节点、渠道关系等主要元素,得到黔中地区水资源系统概化网络图。确定规划水平年并综合考虑各部门的节水措施,对黔中地区进行需水预测及趋势分析,获得了不同单元不同水平年的需水量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未来黔中地区灌溉需水呈下降趋势,总需水呈增长趋势。 4.结合黔中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黔中水利工程规划情况,建立黔中地区基于规则的水资源配置模型(ROWAS),并通过现状水平年实际供需平衡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的反映黔中地区水资源系统的功能。 5.根据不同规划水平年以及来水情况设置不同方案,研究和分析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通过模型计算得出研究区域内规划水平年2015年和2020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供水结构以及供水保证率等。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研究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黔中调水后,缺水量减少,地下水供水减少,,各地区、各行业供水保证率增加;说明规划水平年分配方案合理,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生态恢复。 6.结合黔中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研究初始水权分配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黔中地区初始水权分配模型,计算不同情境下的初始水权分配方案,通过对比分析,推荐方案一作为黔中地区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并对规划水平年水权进行配置。
【关键词】:黔中地区 黔中水利工程 水资源承载能力 需水预测 ROWAS 水资源优化配置 初始水权分配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213.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0
- 1.1 选题背景12-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3.1 国内外水资源配置研究现状14-15
- 1.3.2 国内外水权研究现状15-16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6-20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20-24
- 2.1 自然状况21
- 2.2 社会经济状况21-22
-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2-23
- 2.3.1 水资源条件22
- 2.3.2 水资源开发利用22-23
- 2.4 黔中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黔中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综合评价24-32
- 3.1 基本概念24
- 3.2 评价方法24-25
- 3.2.1 DPSIR 模型介绍24
- 3.2.2 DPSIR 模型结构24-25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5-27
- 3.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25
- 3.3.2 指标体系的建立25-26
- 3.3.3 指标权重的计算26-27
- 3.4 综合评价27-29
- 3.4.1 评价指标分级27-28
- 3.4.2 隶属度函数确定28-29
- 3.4.3 评价结果29
- 3.5 评价结果分析29-30
- 3.6 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30-31
- 3.6.1 资源性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30
- 3.6.2 技术性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30-31
- 3.7 本章小结31-32
- 第4章 黔中地区水资源配置模型32-40
- 4.1 ROWAS 模型32-35
- 4.1.1 系统概化及主要元素32
- 4.1.2 系统水源与用户32-33
- 4.1.3 水源利用优先序33
- 4.1.4 水资源配置规则33-35
- 4.2 黔中地区水资源配置模型35-37
- 4.2.1 计算单元35
- 4.2.2 水利工程及控制节点35-36
- 4.2.3 渠道及外调水工程36-37
- 4.3 黔中地区水资源系统网络图37-39
- 4.4 本章小结39-40
- 第5章 黔中地区需水预测及趋势分析40-46
- 5.1 灌区需水量预测40-41
- 5.2 贵阳市区需水量预测41-42
- 5.3 安顺市区需水量预测42-43
- 5.4 需水趋势分析43-44
- 5.5 本章小结44-46
- 第6章 黔中地区水资源配置计算与分析46-74
- 6.1 模型率定46-48
- 6.1.1 率定方法46
- 6.1.2 率定结果46-48
- 6.2 配置结果分析48-72
- 6.2.1 方案设置48-49
- 6.2.2 一期规划水平年 2015 年方案分析49-61
- 6.2.3 二期规划水平年 2020 年方案分析61-72
- 6.3 模型结果可靠性分析72-73
- 6.4 本章小结73-74
- 第7章 黔中地区初始水权分配方式研究74-82
- 7.1 水权与初始水权分配74
- 7.1.1 水权的含义74
- 7.1.2 初始水权分配74
- 7.2 方案设置74-75
- 7.3 初始水权分配原则75
- 7.4 初始水权分配模型的建立75-79
- 7.4.1 初始水权分配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75-76
- 7.4.2 指标权重的确定76-77
- 7.4.3 确定初始水权分配比例77-78
- 7.4.4 结果分析78-79
- 7.5 规划水平年初始水权分配79-81
- 7.6 本章小结81-82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82-86
- 8.1 结论82-83
- 8.2 主要创新点83
- 8.3 对策措施与实施建议83-86
- 参考文献86-90
- 科研工作、发表论文90-91
- 致谢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茵,孟志勇,阚叔愚;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李新;常福宣;陈进;;水权与初始水权分配研究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2期
3 温淑瑶,马占青,周之豪,马毅杰;层次分析法在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4 孟祺;尹云松;孟令杰;;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研究进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5 李秀明;何俊仕;汪洋;赵鹏;石me尘;;大凌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方法比较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6 陈艳萍;吴凤平;吴丹;;基于模糊优选和TOPSIS法的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模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李雪萍;国内外水资源配置研究概述[J];海河水利;2002年05期
8 粟晓玲;康绍忠;;石羊河流域多目标水资源配置模型及其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9 黄月群;陈余道;程亚平;;漓江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研究[J];人民黄河;2010年02期
10 杨力敏;从“东阳-义乌”水权转让看转型期国有资产(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J];人民珠江;2002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黔中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水权分配方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2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41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