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农业开发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宁夏孙家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半干旱区农业开发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宁夏孙家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半干旱区,实施农业开发的核心目的是发展区域经济并维持生态安全,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实现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针对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法无法同时兼顾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模糊性与随机性,以及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观性过强的问题,本研究将正态云模型与熵权法引入半干旱区农业开发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并以位于半干旱区的孙家滩国家农业科技园为例,对农业开发前后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做定性测度.结果表明:从规划基期年2013年至规划目标年2020年,孙家滩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将从1.9762上升至2.1376,生态安全等级将维持在中等.研究表明,正态云模型与熵权法有效地降低了偶然误差,提高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准确性.该研究可为半干旱区农业开发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及农业开发规划的编制修改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评价 正态云 熵权法 半干旱区
【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o.201511082-2)~~
【分类号】:X826;F301.2
【正文快照】: 1引言(Introduction)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在各类自然和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发展往往也比较缓慢,农业开发已成为半干旱区解决温饱问题、消除贫困、发展经济不得不考虑的重大议题(雍会等,2001;魏伟等,2014).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20世纪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以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春雨;董晓峰;刘英英;潘竟虎;刘玲;石培基;;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民乐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11期
2 施开放;刁承泰;左太安;孙秀锋;孙永爱;;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永杰;米文宝;赵莹;郑芳;;基于集对分析的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经济脆弱性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8期
2 杨凤海;赵越;刘英汉;杨一佳;高韵哲;;低山丘陵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效应研究——以黑龙江省林口县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10期
3 葛仁东;于成学;苍露露;;基于突变理论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4 方婷婷;程久苗;费罗成;徐玉婷;鲁帆;周翼虎;陈振;;基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以芜湖市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5 唐宏;王野;冉瑞平;黄凤;;基于景观邻接特征的绿洲生态安全变化分析——以土库曼斯坦马雷绿洲区为例[J];干旱区研究;2015年04期
6 李淑杰;余娜;范晓锋;王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7 左太安;刁承泰;施开放;孙秀锋;官冬杰;;基于物元分析的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8 吴涛;任平;;基于物元模型的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14年06期
9 刘畅;师学义;高奇;;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跟踪动态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8期
10 李娜;杨茂盛;;基于物元分析法的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1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秀锋;中国粮食产销平衡区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杨耀淇;高潜水位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占补用地理论模型研究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淑杰;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2 施彬;基于可拓理论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模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3 崔敬涛;基于Logistic-CA-Markov模型的临沂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超峰;鞠美庭;张裕芬;李智;;基于DPSIR模型的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5期
2 谢花林,李波;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周文霞;陈笑媛;郭旭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例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2期
4 蔡玉梅,郑伟元,张晓玲,贾克敬,杨枫;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5 董德明,赵文晋,王宪恩,房春生;战略环境评价若干问题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6 吕昌河;贾克敬;冉圣宏;齐永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案例[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7 欧向军;甄峰;秦永东;朱灵子;吴泓;;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8 石培基;刘英英;刘春雨;潘竟虎;武江民;;陇南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J];干旱区研究;2010年06期
9 李巍;孙冬平;吕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协调性分析与评价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主导产业与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10 杨风;王伯铎;马俊杰;孙宁生;;大型煤炭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循环经济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光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旭;;我国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综述[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高吉喜;张向晖;姜昀;欧晓昆;何大明;石建斌;;流域生态安全评价关键问题研究[J];科学通报;2007年S2期
3 黄宝强;刘青;胡振鹏;钟菊芳;;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述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S2期
4 蒋树芳,胡宝清,郑峰;桂西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及跨越式发展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5 王根绪,程国栋,钱鞠;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9期
6 董雪旺;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7 董雪旺;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2期
8 田克明,王国强;我国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方法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4期
9 董霁红;卞正富;狄春雷;;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安全评价——以江苏黄河故道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1期
10 贾艳红;赵军;南忠仁;赵传燕;王胜利;;基于熵权法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牧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中小;郝伟罡;贾利民;张生;贾向前;杨瑞斌;;典型干旱草原生态安全评价[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邹长新;缪启龙;;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晨曦;张红霞;;山区县域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杜艳春;李晓亮;葛察忠;;基于S—P—R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姚喜军;;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6 付晓;周爱华;陈媛媛;;北京生态涵养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调控对策研究[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7 邹秀萍;齐清文;莉莉;王菊翠;;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框架及指标体系的建立——以西双版纳景洪市为例[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王介勇;刘彦随;;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生态安全评价及可持续对策[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陈凯;史红亮;;江苏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娟;王昌全;何鑫;;成都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建立和实行生态安全评价制度[N];山西政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光辉;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预警与调控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2 王清;山东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邵怀勇;攀西矿业开发集中区生态环境遥感信息提取及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三;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汪朝辉;山岳型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6 董琼;高原湖泊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吴晓;三峡库区重庆东段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高凡;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9 薛亮;基于格网GIS的关中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变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晶;3S支持下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时空差异与生态安全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炎女;工业生态安全评价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魏彬;海岛林业生态安全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齐旭明;长沙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高然;延吉市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5 刘怡;利益攸关者诉求下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程红继;河南省新密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吴西子;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程聪;勉县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詹金凤;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演化研究及生态安全评价[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张志华;赤峰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半干旱区农业开发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宁夏孙家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3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49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