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营销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营销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全球普遍倡导发展绿色经济的今天,旅游业由于具有投入少、效益好、创汇多的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企业的重视,逐步发展成为国家支柱产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对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行业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从而促进了国内旅游行业全面进入行业大发展时代,成为增幅最快的行业之一。四川是人口和资源大省,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位于四川遂宁蓬溪县,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正启动建设二期、三期工程,全力打造省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虽然“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发展总体趋势良好,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品牌营销意识不强,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基础及服务设施薄弱,资源禀赋未充分转化;管理人才严重缺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面临的挑战有:缺少鲜明的主题形象,核心品牌项目缺失导致的支撑点难以为继,景区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客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本文拟通过对“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进行营销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建议。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在研究对象、视角及思路上进行了创新性尝试。在研究对象上,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旅游者等相关对象以座谈或随机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提出“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的营销策略。在研究视角上,本文着眼于西部偏远贫困县的旅游营销策略开发研究,以求探索资源枯竭性传统贫困县转型为新型可持续性农旅县的路径。在研究思路上,通过对“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以此找出该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优势与不足,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发展的对策建议。全文共五个章节。第一章对该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创新点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对旅游度假区的概念、分类进行了解读,同时对包括PEST理论、SWOT理论等进行了解析。第三章对“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进行了环境分析,通过对所处政治环境、市场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条件的深刻解剖,对该景区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方面进行了细化分析。第四章对“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进行了营销战略层面和策略层面的分析,在产品开发、定价、促销、渠道等方面进行了营销策划。第五章提出应跟进配套体系、优化发展战略、创新营销手段、强化节庆策划、丰富产品种类和提高服务质量,以此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和提高景区发展质量。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 PEST分析 SWOT分析 营销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1-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方法、方案和创新点14-18
- 1.3.1 研究方法14
- 1.3.2 研究内容方案14-16
- 1.3.3 主要创新点16-18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18-23
- 2.1 相关概念18-20
- 2.1.1 旅游度假区的概念及分类18-19
- 2.1.2 旅游营销19-20
- 2.2 相关理论20-23
- 2.2.1 旅游营销理论20-21
- 2.2.2 PEST分析21
- 2.2.3 SWOT分析21
- 2.2.4 STP分析21
- 2.2.5 4Ps策略21-22
- 2.2.6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22-23
- 3 “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内、外环境分析23-28
- 3.1 “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PEST分析23-24
- 3.1.1 政治环境分析23
- 3.1.2 经济环境分析23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23
- 3.1.4 技术环境分析23-24
- 3.2 “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SWOT分析24-28
- 3.2.1 发展优势24-25
- 3.2.2 发展劣势25
- 3.2.3 发展机遇25-26
- 3.2.4 面临挑战26-28
- 4 “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营销分析28-34
- 4.1 “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营销战略分析28-29
- 4.1.1 市场细分28
- 4.1.2 目标市场28-29
- 4.1.3 市场定位29
- 4.2 “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营销策略分析29-34
- 4.2.1 “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产品开发策略分析29
- 4.2.2 “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定价策略分析29-30
- 4.2.3 “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促销策略分析30-31
- 4.2.4 “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渠道策略分析31
- 4.2.5 “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营销策略实施31-34
- 5 建议34-37
- 5.1 “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地方政府配套政策方面的建议34
- 5.2 “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市场运作方面的建议34-36
- 5.2.1 优化发展战略34-35
- 5.2.2 创新营销手段35
- 5.2.3 强化节庆策划35
- 5.2.4 景区产品品牌丰富化35-36
- 5.2.5 景区服务人性化36
- 5.3 不足及进一步研究36-37
- 参考文献37-38
- 致谢3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景伟,李传荣,王卫东,王月海,康智,尹若波,田敏华;沿海沙质岸黑松防护林立地质量评价及其类型划分[J];河北林业科技;2003年04期
2 朱光玉;吕勇;易煊;周根苗;;雪峰山杉木、马尾松地位指数互导模型的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5年06期
3 廖显春,杨祖达,吴虹,彭爱国;宜昌县马尾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系统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4 张树江,孙培峰,井庆山,孟宪刚;鲁西湖区毛白杨立地指数表的编制[J];江苏林业科技;1998年01期
5 饶知止;丰城市国营坪荫林场毛竹立地分类与评价[J];江西林业科技;2001年S1期
6 李品德;;广南县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J];林业调查规划;2009年05期
7 郭晋平,肖扬,,张剑英,王昌富,张芸香;聚类分析法在森林立地分类中的应用[J];林业科学;1994年06期
8 孙岳胤,申志芳,祝旭加;黑龙江省东南部沙松人工林立地指数的编制[J];林业科技;2005年04期
9 张小泉,杨继镐,陈永富,华网坤;太行山区刺槐立地质量多用途评价方法的探讨[J];林业科学研究;1993年01期
10 ;ON YIELD TABLE AND ITS GENERAL RESEARCH CONDI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199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骆汉;华北东部高速公路边坡立地类型划分和质量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2 郑聪慧;华北地区栓皮栎生长模型的建立[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国;北亚热带中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朱光玉;杉木与马尾松地位指数互导模型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3 孟祥川;大庆市盐碱地立地质量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4 杨伟敏;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植物资源现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5 刘向龙;子午岭林区油松人工林综合培育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秦乐;济南市南部山区立地类型划分与工程造林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相聪伟;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方程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8 汪笑安;旺业甸实验林场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邓伟强;长沙市林地质量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10 陈霖锋;YD公司水泥窜货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红海”旅游度假区营销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4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49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