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国“人口流动-经济增长收敛谜题”——基于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与检验

发布时间:2017-08-10 09:11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流动-经济增长收敛谜题”——基于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与检验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流动 经济增长收敛 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DR模型 收敛谜题


【摘要】:大规模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必将对区域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人口流动是否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是发散还是收敛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人均产出出发,以Barro and Sala-i-Martin国际人口迁移模型为理论基础,用数理分析方法推演出携带人力资本的人口流动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收敛机制。在稳态邻域内,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加快,同时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减慢,最终导致区域经济相对发散。随后,本文借鉴DR模型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该模型既能预测内生经济增长发散性,又可以预测新古典经济增长收敛性。通过利用2005—2014年中国29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1人口流动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2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3中国区域经济具有新古典经济增长收敛机制和内生经济增长收敛机制。这意味着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相矛盾,从而产生"人口流动-经济增长收敛谜题"。"收敛谜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政策效应、追赶效应、人力资本效应、收入转移效应和干中学效应。"收敛谜题"告诉我们,要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差距扩大的矛盾,发挥新古典经济收敛机制和内生经济收敛机制的作用,就必须提高国民整体人力资本水平、解决好就业市场体制问题和流动人口福利待遇问题。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人口流动 经济增长收敛 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DR模型 收敛谜题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跟踪研究”(批准号:11AJL011)
【分类号】:C924.2;F124
【正文快照】: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区域之间人口流动规模最庞大的国家。据统计,1982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仅有657万人,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66%,那时候人们基本上感觉不到流动人口的存在。随后我国流动人口开始激增,1987年达到1 810万人,1990年为2 1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远程;研讨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新世纪[J];中国民族;2001年03期

2 张来成;;人口流动与甘南藏区社会转型[J];发展;2006年03期

3 高忠芳;侯德仁;;铁路发展与近代人口流动[J];阴山学刊;2006年06期

4 刘晓光;;论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流动[J];农业与技术;2007年01期

5 樊荣;;山西人口流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6 亢鸿玲;;民族人口流动: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7 王文卿;潘绥铭;;人口流动对健康的影响[J];西北人口;2008年04期

8 靳玉洁;张蕾;;浅析近年来河北省人口流动的特征和原因[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5期

9 张日斌;;对山区县人口流动与城镇化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10期

10 ;当代中国社会人口流动机制的主要特点[J];学术界;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颖;;发达国家发展早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比较分析[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2 宋帅;;浅析民族地区人口流动问题[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曹洋;郑思齐;龙奋杰;;中国人口流动的驱动力及空间差异研究[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秀池;;北京市人口流动及居住意愿抽样调查及展望[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5 杨闯;;论全球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流动所面临问题[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6 周雪香;;明中叶闽粤赣边的人口流动与“客家”名称的出现[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7 陈刚;李树;陈屹立;;人口流动增加了犯罪吗?——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张秋霞;;省际人口流动对各省市老龄化程度的影响[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9 张海洋;;中国移动因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双向流动的影响和管理需求研究论证报告(节选)[A];共识(2010春刊03)[C];2010年

10 郑信哲;;人口流动给朝鲜族社会发展带来的喜与忧[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开新;加强对人口流动问题的研究[N];人民日报;2010年

2 杨成钢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从均衡视角认识中国的人口流动问题[N];中国人口报;2014年

3 左蓝;人口流动不能忽视儿童[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

4 郑信哲;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探析[N];中国民族报;2002年

5 俞宪忠;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的动因探析[N];中国人口报;2005年

6 俞宪忠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经济学院;简论人口流动[N];中国人口报;2007年

7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尚希;认识人口流动要有新视角[N];北京日报;2012年

8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把跨境人口流动与继承弘扬包容传统协调好[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9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孙晓芳;劳动力异质性视野下的人口流动[N];山西日报;2013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郑真真;中国女性人口流动与变化趋势分析[N];中国妇女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洪;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东;人口流动与重庆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彭岩富;我国人口流动及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年

4 杨传林;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5 杨文杰;适应中国人口流动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祥;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2 佟钰;中国省级人口流动的主导动因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台倩;西南边境地区人口流动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晓;延边朝鲜族人口流动与职业结构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胡Z腪,

本文编号:649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649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c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