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能力和协调状态的水资源系统评价方法探讨
本文关键词:基于可持续能力和协调状态的水资源系统评价方法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水资源系统 可持续能力 协调状态 综合评价 系统安全 辽宁省
【摘要】:基于可持续理论、系统协调理论内涵,从区域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及经济社会现状要素相互耦合、共同支撑水资源系统的角度,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构建了区域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度、协调度概念及其定量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有关数据对2003—2013年辽宁省水资源安全形势演进态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辽宁省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度呈整体上升趋势,自然因素导致资源子系统可持续度变化不稳定,其余3个子系统可持续度基本呈现逐年提升态势;2研究时段内辽宁省水资源系统协调度波动变化,是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开发利用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耦合导致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不稳定;3在研究时段内辽宁省水资源系统安全等级逐渐提高,安全态势趋于好转。未来,有关部门应在加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区域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和统一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将水资源纳入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以期实现区域水资源系统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 可持续能力 协调状态 综合评价 系统安全 辽宁省
【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ZJ2014034) 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6lslktzixxjc-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4YJAZH112)
【分类号】:TV213.4
【正文快照】: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满足人的需求,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一直是相关学科领域聚焦的热点[2]。受水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影响,中国局部地区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问题与能源问题、环境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玲玲;王琳;余静;;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以即墨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4年05期
2 刘兴元;王玮;;藏北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7期
3 杜朝阳;钟华平;于静洁;;可持续水资源系统机制研究[J];水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4 王浩;王建华;;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年03期
5 李翠梅;王建华;王浩;秦大庸;张绍广;;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公众化评价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6 盖美;赵晓梅;田成诗;;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11年07期
7 邓楚雄;谢炳庚;吴永兴;李晓青;傅丽华;;上海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综合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9期
8 黎枫;陈亚宁;李卫红;孟丽红;;基于熵权的集对分析法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以塔里木河三源流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10年04期
9 戴天晟;孙绍荣;赵文会;顾宝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FAHP-PP模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10 谢高地;甄霖;鲁春霞;章予舒;肖玉;曹淑艳;刘春兰;;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状态与趋势——一个基于自然资源基础的评价[J];资源科学;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宏军;乔姗姗;潘红卫;商崇菊;;贵州省农业净灌溉需水量与灌溉需求指数时空分布[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2 汪慧玲;朱震;;我国生态安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6期
3 郑德凤;张雨;魏秋蕊;孙才志;;基于可持续能力和协调状态的水资源系统评价方法探讨[J];水资源保护;2016年03期
4 李怀恩;黄文菁;岳思羽;;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的河道生态基流价值计算[J];生态经济;2016年05期
5 常瀚思;赵齐;赵邦宏;;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08期
6 张政尧;董增川;管西柯;冯胜男;周洁;汪勇;;沿海围垦区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库开发[J];人民黄河;2016年04期
7 杜红斌;孔春龙;陈亮;曹端林;;管式氧化石墨烯复合分离膜的制备及其液体分离性能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6年06期
8 李璇;束龙仓;CHEN Xunhong;;中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比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年02期
9 陈伟;;辽宁沿海灌区渠道衬砌技术存在问题及研究趋势[J];黑龙江水利;2016年02期
10 隋菲菲;齐伟;骆洪义;路超;宋伟民;李岩;;城市农业发展驱动力筛选和驱动机制定量分析——以潍坊市为例[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昌毓;;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影响[J];大自然;2012年01期
2 黄晶;宋振伟;陈阜;;北京市水足迹及农业用水结构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0年23期
3 邓楚雄;谢炳庚;吴永兴;李晓青;傅丽华;;上海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综合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9期
4 史亚琪;朱晓东;孙翔;李杨帆;魏婷;;区域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动态评价——以连云港为例[J];生态学报;2010年15期
5 高清竹;段敏杰;万运帆;李玉娥;郭亚奇;江村旺扎;;藏北地区生态与环境敏感性评价[J];生态学报;2010年15期
6 王晓芳;宗刚;;草场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7 翟胜;王巨媛;张二勋;董杰;戴全厚;;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1期
8 刘兴元;梁天刚;龙瑞军;郭正刚;;北方牧区草地资源分类经营机制与可持续发展[J];生态学报;2009年11期
9 鲁春霞;谢高地;成升魁;马蓓蓓;冯跃;;中国草地资源利用: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冲突与协调[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10期
10 俞菊生;吴轶韵;罗强;;上海都市型生态农业模式及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泽宁,王敬,赵南;水资源系统灰色风险计算模型[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3期
2 吴越;;浅议宏观经济水资源系统[J];河南水利;2003年06期
3 刘道祥;水资源系统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西北水电;2003年01期
4 金菊良,魏一鸣,丁晶,付强;水资源系统工程的理论框架探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5 王煊;田一梅;赵锋;王有栋;;水资源系统影响因子的结构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05年06期
6 王娟;马晓丽;;水资源系统调度研究进展[J];价值工程;2006年03期
7 张素珍;;水资源系统及其概念模型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8 康永辉;王宝红;;线性规划法在水资源系统规划优化配置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0年14期
9 张士锋;陈俊旭;华东;孟秀静;;水资源系统风险构成及其评价——以北京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11期
10 贾纯刚;野大君;;水资源系统优化模型的确定[J];硅谷;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明元;李福林;黄继文;高树东;;潍坊市“自然—人工”耦合水资源系统适应性评估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王栋;史运良;王腊春;;试析长江三角洲水资源系统[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金菊良;魏一鸣;;加速遗传算法在水资源系统工程中的若干应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付建飞;王恩德;李维群;王毅;杨朝强;牛永效;;辽宁省水资源系统演变的初探[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黄f ;许文斌;郑建青;;多水源、多用户大型水资源系统优化模型研究[A];水资源配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于翠松;;山西省水资源系统恢复力定量评价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李香云;罗格平;章予舒;陈屹松;;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区水资源系统不确定性分析——基于Ⅲ型乘法频率曲线[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佟春生;黄强;刘涵;;复杂性诊断方法及其在水资源系统中的应用[A];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园;袁增伟;毕军;张玲;;基于工业代谢分析的草甘膦生产工艺水资源系统优化研究[A];2008年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游进军;甘泓;王忠静;;分层水资源网络及其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同珍;枣庄水资源动态管理模型通过鉴定[N];中国水利报;2002年
2 ;维系生命之源[N];科技日报;2006年
3 山东省水利职业学院 杜守建 郭传金;水资源优化配置 调度技术与方法简论[N];中国水利报;2002年
4 ;王义高委员:开挖西洞庭湖大运河为长江经济带补足资源[N];人民政协报;2014年
5 刘树坤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教授 王运洪 天津科协副主席 姜文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教授 陈霞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机械及钢结构设计咨询中心主任 教高 王栋 南京大学水科学系 副教授;首届水力自控翻板闸坝技术高层论坛·理论探讨[N];中国水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玉磊;复杂性条件下流域水量水质联合调控与风险规避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伏广涛;模糊环境下水资源系统优化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于雪峰;工程模糊集理论在水资源系统中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张礼兵;试验遗传算法研究及其在水资源系统问题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07年
5 韩晓军;可变模糊集理论在水资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庆国;水文水资源系统计算智能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7 李亚伟;水资源系统模糊决策、评价与预测方法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科;气候变化对美国麻州水资源系统供水量影响风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孙弘颜;长春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配置及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婷;城市复杂水资源系统精细化配置[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隋立春;张掖市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系统的动态耦合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朱长虹;基于多维临界调控理论的佳木斯市水资源优化配置[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张磊;不确定条件下的水资源系统优化模型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于艳青;用水总量约束下的区域水资源系统协调优化配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6 邓烈武;关于我国水资源系统效能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刘惠芳;基于水资源系统下的城市建设规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8 马静;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井锋;大连市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良辉;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系统规划模拟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50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6500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