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水资源配置研究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水资源配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京津冀区域 协同发展 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利用率 系统动力学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生态环境保护、交通一体化和产业转移是其协同发展的3个重点领域,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水资源无疑是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生活至关重要的自然要素。京津冀由于其长期的社会发展模式和资源型缺水的属性,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将成为制约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甚至深刻影响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水资源相关问题研究的现状;其次阐述了本文所用的主要支撑理论,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水资源配置理论,并从区域经济系统动态协同路径、区域社会空间差异协同网络以及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扩充协同机制3个方面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进行分析。在分析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BCC模型和超效率模型对京津冀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发掘京津冀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后,分析京津冀区域各子系统间的相互联系,构建京津冀区域水资源配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调节人口因子、投资因子和产业结构,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和未协同发展情况下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对比,选出水资源配置最优方案,在配置的过程中也验证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有利于其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内水资源与其他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对京津冀区域水资源的配置研究,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以及协同发展下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利用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 协同发展 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利用率 系统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21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9
-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10
- 1.2.2 研究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3
- 1.3.1 水资源利用率研究现状10-11
- 1.3.2 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现状11-12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12-13
- 1.4 研究的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13-16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13-14
-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6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水资源配置理论框架16-24
- 2.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16-18
- 2.1.1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16
- 2.1.2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16-17
- 2.1.3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17-18
- 2.2 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18-19
- 2.2.1 以需定供的水资源配置18
- 2.2.2 以供定需的水资源配置18
- 2.2.3 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配置18-19
- 2.3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分析19-22
- 2.3.1 区域经济系统动态协同路径19-20
- 2.3.2 区域社会空间差异协同网络20-21
- 2.3.3 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扩充协同机制21-22
- 2.4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资源配置分析框架22-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京津冀区域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24-36
- 3.1 京津冀区域概况24-27
- 3.1.1 自然地理概况24
- 3.1.2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24-27
- 3.2 京津冀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27-28
- 3.3 京津冀区域水资源利用率分析28-35
- 3.3.1 水资源利用率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8-31
- 3.3.2 水资源利用率评价结果及分析31-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京津冀水资源配置模型构建36-52
- 4.1 建模方法的选择及模型简介36-37
- 4.1.1 水资源配置模型的选择36
- 4.1.2 系统动力学研究过程及步骤36-37
- 4.2 系统范围与指标体系37-41
- 4.2.1 系统范围的界定37-39
- 4.2.2 指标体系的建立39-41
- 4.3 京津冀水资源配置的因果关系分析41-44
- 4.3.1 模型子系统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41-43
- 4.3.2 系统的因果关系分析43-44
- 4.4 仿真模型系统的构建44-51
- 4.4.1 水资源供需动态均衡模型系统动力学流图44-49
- 4.4.2 水资源配置模型的参数表49-51
- 4.5 本章小结51-52
- 第5章 京津冀水资源配置的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52-66
- 5.1 京津冀水资源配置的SD模型调试方案设计52-54
- 5.2 京津冀水资源配置模型调试方案运行结果54-63
- 5.3 京津冀水资源配置方案对比分析63-64
- 5.3.1 京津冀水资源配置的供需预测63-64
- 5.3.2 京津冀水资源配置最优方案的选择64
- 5.4 京津冀水资源配置利用的政策建议64-65
- 5.4.1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64-65
- 5.4.2 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65
- 5.4.3 建立京津冀水资源补偿机制65
- 5.5 本章小结65-66
- 结论66-68
- 参考文献68-71
- 附录71-7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7-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久文;邓慧慧;;京津冀区域趋同的实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2 张英辉;;京津冀区域优势产业的比较分析与河北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3 陈红霞;李国平;;1985~2007年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过程分析[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4 宋建林;赵洁琼;;廊坊在京津冀区域中的战略地位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5 张换兆;霍光峰;刘冠男;;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比较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2期
6 王晶;李云鹤;郭东阳;;京津冀区域水资源需求分析与供水保障对策[J];海河水利;2014年03期
7 张亚明;王帅;;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其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02期
8 姚腾霄;;京津冀区域经济情况下的北京私营经济发展问题[J];科技信息;2007年06期
9 舒适;邵春福;;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浅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5期
10 谭冰清;张宁宁;;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进化博弈分析——基于京津冀区域合作[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桂荣;;关于构建制度化、常态化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的若干思考[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烁;李全起;;用系统论的观点谈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构建和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文胜;;以京津冀区域合作为目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宋辉;;河北省与京津冀区域2010年产业发展对比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苏舰;王玢;赵霜;徐丽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平衡性分析——基于京津冀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卢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影响[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潘新颖;李南方;路紫;孙中伟;;意义、内容、思想与重点: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合作战略[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余冬根;;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余冬根;;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前言[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雷汉发;京津冀区域合作再提速[N];经济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朱竞若 孙秀艳 余荣华 李增辉;京津冀区域统筹治理大气[N];人民日报;2013年
3 记者 李巍;7月份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有所下降[N];河北日报;2014年
4 记者 李岩 通讯员 王庆连;我市企业尽享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便利[N];保定日报;2014年
5 孙占稳 沈东坡;京津冀区域合作研究全面启动[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6 徐飞鹏;加强交流合作共谋京津冀区域科学发展[N];北京日报;2007年
7 张魁兴;河北凸起是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关键[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8 记者 郭京泉;京津冀区域发展合作研究全面启动[N];廊坊日报;2006年
9 民宣;民进河北省委持续建言京津冀区域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于宛尼;北京奥运会期间京津冀区域内进京车辆进行强制性分流[N];工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曼;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窦宗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俏;适应性治理视阈下京津冀府际合作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晓璞;天津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3 梅如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4 白超;外商直接投资对京津冀区域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玉玉;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协同度测算及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郭子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生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何赢;高铁影响下京津冀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冯海红;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格局和潜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薛海玉;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转移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10 崔雪;京津冀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22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72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