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区域科技人才聚集及其经济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17:43

  本文关键词:区域科技人才聚集及其经济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技人才 区域聚集 经济发展 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区域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依靠改革和创新来释放新的发展动力,依靠科技的支撑和引领,然而这些归根到底是依靠创新型人才—一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是人力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承载着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体现在研发、制造和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迄今为止,对于科技人才的研究大多是科技人才流动和引进、科技人才的聚集动因和聚集效应、科技人才聚集与产业聚集和城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创新和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等,然而对我国科技人才空间聚集状态、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效益以及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因此本文基于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科技人才研究现状,梳理了人力资本理论和人才流动理论,界定了科技人才的相关概念,并对我国区域科技人才的聚集现状进行了描述研究。其次,借鉴人口学、地理信息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参考人口聚集模型和产业聚集模型,设计了科技人才聚集S-C-E三维聚集指标体系以及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指数。在此基础上,测算分析了内陆31个省市2008-2012年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指数,利用Mapinfo绘制了科技人才空间聚集图,同时对省际科技人才聚集进行了聚类分析、聚集结构分析以及聚集的效应和效益分析。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回归性分析、逻辑推理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影响路径,并提出了科技人才空间聚集与调配的思考和建议。研究结论有:(1)在短期内,区域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但在长期二者之间呈现波浪式上升关系;(2)就科技人才聚集的效益而言,当前我国呈现出东部减、中部增、西部稳的状态;(3)在科技人才聚集的S-C-E模型中,社会聚集指数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其次是空间聚集指数和经济聚集指数;(4)无论是在科技人才总量上,还是在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指数上,我国整体上呈现的是东中西部三级阶梯的状态,科技人才聚集的空间差异很大。
【关键词】:科技人才 区域聚集 经济发展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64.2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0
  • 1.1 选题背景15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6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6-19
  • 1.3.1 研究内容16-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1.4 论文的创新点19-20
  • 第二章 科技人才聚集的相关研究20-40
  • 2.1 相关概念界定20-23
  • 2.1.1 人才20
  • 2.1.2 科技人才20-22
  • 2.1.3 科技人才聚集22
  • 2.1.4 科技人才聚集指数22-23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3-27
  • 2.2.1 国外研究综述23-24
  • 2.2.2 国内研究综述24-27
  • 2.2.3 研究评述27
  • 2.3 科技人才聚集的相关理论27-33
  • 2.3.1 人力资本理论27-29
  • 2.3.2 人才流动理论29-33
  • 2.4 我国科技人才聚集现状分析33-40
  • 2.4.1 科技活动人员聚集现状33-34
  • 2.4.2 试验与发展人员聚集现状34-35
  • 2.4.3 专业技术人员聚集现状35-37
  • 2.4.4 两院院士聚集现状37-38
  • 2.4.5 百人计划、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聚集情况38-40
  • 第三章 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指数模型构建40-47
  • 3.1 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模型40-42
  • 3.1.1 人口聚集模型40-41
  • 3.1.2 产业聚集模型41-42
  • 3.2 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指数指标选取42-44
  • 3.2.1 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指数测度目标43
  • 3.2.2 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指数S-C-E结构43-44
  • 3.3 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指数模型构建44-45
  • 3.4 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测度指标相关性分析45-47
  • 第四章 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指数空间测度分析47-65
  • 4.1 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指数测算47-54
  • 4.1.1 数据选取47-48
  • 4.1.2 聚集指数测算48-51
  • 4.1.3 聚集指数结果分析51-54
  • 4.2 区域科技人才聚集聚类分析和结构分析54-60
  • 4.2.1 聚集聚类分析55-57
  • 4.2.2 聚集结构分析57-60
  • 4.3 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效应和效益分析60-65
  • 4.3.1 聚集效应分析60-61
  • 4.3.2 聚集效益分析61-65
  • 第五章 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65-79
  • 5.1 区域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65-66
  • 5.2 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回归分析66-70
  • 5.2.1 2008年数据回归分析67-69
  • 5.2.2 其他年份的回归分析69-70
  • 5.3 科技人才聚集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70-72
  • 5.4 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的灰色关联分析72-73
  • 5.5 科技人才聚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分析73-75
  • 5.6 科技人才聚集的思考和建议75-79
  • 5.6.1 科技人才聚集策略76-77
  • 5.6.2 我国科技人才区域调配的思考77-79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79-82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79
  • 6.2 研究结论79-80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80-82
  • 参考文献82-87
  • 附录 相关研究数据87-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92-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茂华;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思考[J];学习导报;2000年07期

2 ;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J];中国人才;2001年02期

3 王大珩;关于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开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4 吴昊;科技人才在龙山区非公企业唱重头戏[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1年03期

5 彭大贵 ,彭玉良;科技人才应保护[J];中国职工教育;2001年04期

6 刘霜桂;台湾科技人才匮乏[J];统一论坛;2001年03期

7 刘军;大道以多歧亡羊——浅谈国企科技人才流失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02年05期

8 吴嵘;;试述如何激励军队科技人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3期

9 宋魁;中俄科技人才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西伯利亚研究;2003年02期

10 秘胜田;;坚持四结合培训科技人才[J];科技潮;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魁;;俄罗斯科技人才状况与引进俄罗斯科技人才对策研究[A];新世纪人才战略研究——黑龙江省人才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京文;;关于我国科技人才的流动与管理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饶叶俊;周林;陈洪;程晓斌;;医学科技人才应具备的基本创新素质[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杨文明;闫东玲;张再生;;天津市科技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研究[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5 赵远亮;李永智;;内蒙古高层次科技人才工作的成效、问题及对策[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6 张相林;;北京市青年科技人才开发中的问题调研与对策初探[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杨新年;;抓好科技人才统筹建设的七个结合[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阮昊;;中科院系统如何引进和使用高层次科技人才[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八辑[C];2000年

9 李东旭;;促进发展应有招——从陕甘宁边区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科技人才体制的创新[A];2005年经济体制课题研究和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尚智丛;;中国科学院中青年杰出科技人才的教育背景分析[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富春邋通讯员 李明清;广水成为武汉科技人才创业热土[N];湖北日报;2008年

2 梁祖江;思南 组建科技人才服务团[N];农民日报;2009年

3 夏富青;科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4 任武贤 山西省工商联副主席、亚宝药业集团董事长;多措并举激励科技人才研发创新[N];山西日报;2012年

5 兰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 局长杨衍佑;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支撑引领作用 强力推动兰州转型跨越率先崛起[N];兰州日报;2012年

6 CUBN记者 郭安丽;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N];中国联合商报;2013年

7 记者 阮冰莹;传统工艺行业也出科技人才[N];潮州日报;2013年

8 记者 张烨;为沿海开发提供科技人才支撑[N];南通日报;2014年

9 王悠然 编译;科技人才短缺或阻碍英国经济复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苏华;凉山州贫困地区科技人才支持专项计划工作推进会在昌召开[N];凉山日报(汉);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保民;河南省科技人才开发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李丽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演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颖丽;欠发达地区吸纳科技人才机理及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文;对我国科技人才安全若干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2 黄宴慧;武汉市科技人才生态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郝斌;福建引进科技人才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4 宋笑娜;公共部门女性科技人才发展阻滞的网络化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程波华;新疆科技人才流失意愿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3年

6 文艳;兵团国有企业科技人才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贾凝;科技人才的伦理审视[D];山西大学;2015年

8 伊博;完善辽宁省科技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陈献群;岳阳市农村科技人才培训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10 李宁;泰安市泰山区科技人才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32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732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9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