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发布时间:2017-08-26 08:16

  本文关键词: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图们江地区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指数


【摘要】:建立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提出用协调发展指数评价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数从2002年的0.371 4提高到2012年的0.594 9,其协调发展水平从2002年的4级提高到2012年的6级,即由轻度失调发展水平提高到勉强协调发展水平,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建议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人口健康均衡发展、发展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加强环境治理力度,来提高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 吉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关键词】图们江地区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指数
【分类号】:X22;F127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江丽;李子联;;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2期

2 黄和平;彭小琳;孔凡斌;张利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指数评价[J];生态学报;2014年11期

3 李正;陈才;;次区域合作背景下国际河流通航利用的冲突模式——澜沧江—湄公河与图们江的实践比较[J];东北亚论坛;2013年02期

4 吴玉鸣;张燕;;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08年01期

5 金永焕,李太兴,崔长寿;图们江地区生态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刘耀彬,宋学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立文;余平祥;;广东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分析与预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2 严珊珊;庄峗;;基于耦合模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研究——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3 邓浒楠;龙娟;;粤东西北城市化与高速公路的耦合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6年03期

4 刘蜀涵;王冬艳;李红;;基于耦合模型的长春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5 胡晓菲;曹泽;;中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研究[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6 王茉;;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评价[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7 张琳;王亚辉;郭雨娜;;中国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协调性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06期

8 蒋明华;;东莞市智慧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兼论东莞作为传统制造业城市的新型城镇化的路径[J];特区经济;2016年05期

9 张引;杨庆媛;闵婕;;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分析[J];地理学报;2016年05期

10 刘满凤;许娟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同性的时空演化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彩琳;;国际河流公平合理利用原则:回顾、反思与消解[J];世界地理研究;2012年02期

2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魏冶;;东北地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4期

3 鹿晨昱;马忠;张子龙;薛冰;逯承鹏;;基于元指标理论的庆阳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生态科学;2012年01期

4 曹广忠;边雪;刘涛;;基于人口、产业和用地结构的城镇化水平评估与解释——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2期

5 孙平军;丁四保;;人口—经济—空间视角的东北城市化空间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7期

6 鹿晨昱;陈兴鹏;薛冰;;基于元指标理论的庆阳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7 郝少英;;跨国水资源和谐开发十大关系法律初探[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1期

8 何艳梅;;国际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争端的和平解决[J];资源科学;2011年01期

9 陈凤桂;张虹鸥;吴旗韬;陈伟莲;;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年05期

10 吕翠美;吴泽宁;;区域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能值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崇田;第四次全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讨会综述[J];当代生态农业;1995年Z1期

2 曾浩;邓宏兵;;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价与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3 王文斗,刘锡汞,栾贵勤;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J];管理世界;1995年06期

4 王新民;王弋博;王莉霞;侯文敬;;天水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4期

5 郁晶;陈婷;凌虹;;苏州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6 贾莎;;关于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探讨道路[J];民营科技;2012年01期

7 曹菊梅;;宁夏人口状况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成功(教育);2012年22期

8 陈予群;;论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J];世界科学;1992年06期

9 张翔;;兰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研究[J];财会研究;2012年19期

10 陈兴雷;李淑杰;郭忠兴;;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熙鹏;王宁;;农村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李勇;宋赞;;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流域产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沙颍河流域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任国战 通讯员 张涛;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N];河南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史恭敬;全州实现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N];伊犁日报(汉);2011年

3 赵乃福;关于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N];友报;2010年

4 记者 李琦琨;贵阳走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之路[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5 本报评论员;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美好家园[N];衡水日报;2007年

6 记者 高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N];宁夏日报;2004年

7 记者李昕泽;景区新城统筹建设 生态环境协调发展[N];鹤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慧宗;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晓红;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泉丽;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陈田田;吉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态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3 满强;长春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晨兰;石家庄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5 吕成;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华刚;长沙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湖北大学;2014年

7 岳园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玉;扬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朱筱婧;连云港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10 张岚;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40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740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a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