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协调度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效果评价
本文关键词:基于综合协调度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效果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协调度 效果评价
【摘要】:从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及水环境状况等三方面选取了10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计算并分析了我国31个省份2010—2013年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以及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度。结果表明:2013年,8个省份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达到协调,基本协调的有8个省份,不协调和极不协调的15个省份均为水资源高开发利用地区。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在未来发展中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华南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利厅水资源处;
【关键词】: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协调度 效果评价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51210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9223;51509127)
【分类号】:TV213.4
【正文快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如果不对水资源利用实施有效管理,必然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甚至安定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此,国外学者相继提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灾害频发、水污染日益严重等现状,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解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J];中国水利;2013年01期
2 陈雷;;保护好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J];求是;2012年14期
3 林凯荣;陈钊华;黄淑娴;;广州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分析[J];珠江现代建设;2012年03期
4 高瑞忠;李和平;格日乐;佟长福;王冠宇;;鄂尔多斯市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2年02期
5 李德一;张树文;;黑龙江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6 汪党献,王浩,马静;中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J];水利规划设计;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凡;林凯荣;林娴;何艳虎;林友勤;;基于综合协调度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水利;2016年09期
2 陈红梅;杭艳红;杨林;韩东薇;石磊;宁静;;黑龙江省水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节水灌溉;2016年04期
3 任俊霖;李浩;;国内水生态文明研究论文可视化综述——基于CiteSpace文献分析工具[J];中国水利;2016年05期
4 沈乐;龚来存;;南京市溧水区用水效率控制方案研究[J];人民长江;2016年01期
5 刘宝涛;郄瑞卿;王冬艳;郭佳;;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与水土资源系统耦合协调性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6 姜秋香;朱长虹;付强;王子龙;赵可;;基于水资源价值成本核算的黑龙江省绿色GDP研究[J];节水灌溉;2015年11期
7 吴孝天;管华;;苏北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5年09期
8 陈明忠;张续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关政策体系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5年05期
9 周素萍;曹杰;;近10年我国用水与水资源利用情况时空特征研究[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10 刘宏钊;;我国水资源论证制度之省察及重构——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视角[J];给水排水;2015年S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郭玲玲;宋丽;;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定量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2 李德一;张树文;;黑龙江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3 刘金鹏;费良军;;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水利经济;2008年03期
4 贾仁甫;陈守伦;袁明;张焕林;;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的ANN模型[J];水资源保护;2008年03期
5 曹卫东;曹有挥;吴威;梁双波;;县域尺度的空间主体功能区划分初探[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2期
6 李伟红;盖美;;大连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度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年01期
7 顾朝林;张晓明;刘晋媛;张从果;;盐城开发空间区划及其思考[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8 陆玉麒;林康;张莉;;市域空间发展类型区划分的方法探讨——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9 陈雯;孙伟;段学军;陈江龙;;苏州地域开发适宜性分区[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10 尹海伟,孔繁花;山东省各市经济环境协调度分析[J];人文地理;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尊实;张炜熙;高铭杉;;区域发展协调度评价[J];经济论坛;2006年12期
2 李鹤;张平宇;刘文新;;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3 周吉;;中部六省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估分析[J];科技广场;2013年03期
4 王莹莹;孟令辉;耿英杰;魏森;;山东省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J];理论观察;2013年08期
5 胡祖光;;均匀度定理和协调度定理及其在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中的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6年02期
6 杨世琦;杨正礼;高旺盛;;不同协调函数对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度影响分析——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02期
7 肖智;何属宴;王昌海;;区域经济——投资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8年18期
8 杨汉奎,杨斌;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度[J];贵州科学;1996年04期
9 厍向阳,李同升;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及协调度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戴西超,谢守祥,丁玉梅;技术—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晓翠;;基于协调度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实证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治安;万继峰;;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度测量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孙磊;;以“政府间协调度”替代“企业满意度”考核指标的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建刚;郭月婷;;江苏省淮河流域社会经济与水环境协调度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孙燕红;胡星;潘兆宇;张成智;田高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6 曾福生;吴雄周;;城乡发展协调度动态评价——以湖南省为例[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7 陈忠;金纬;严宇骊;;系统协调的类型与测度[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8 王燕军;;陕西省能源、环境与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雷仲敏;邓玉勇;刘志亭;邱立新;孙福平;王小兵;李长胜;;中国区域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能源结构优化选择[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刘湘源;李小玲;陈瑛;;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系统设计[A];广西计算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毕玉才;李卫宁代表:发展协调度提高[N];光明日报;2010年
2 见习记者 王德鹏 实习生 梁晓彤;市政协调度对接央企任务[N];德州日报;2013年
3 何晔 王方民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结构协调度较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汪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N];中国工业报;2007年
5 记者 罗静雯;课题实现全国“三个首创”[N];重庆日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努力建设“两个适宜”城市[N];中山日报;2005年
7 ;创立中国科学发展的新模式[N];解放日报;2006年
8 宁夏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中心 执笔:王林伶;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分类指导建议[N];宁夏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长春;生态足迹视角下的保护区生态—经济协调度评估[D];兰州大学;2012年
2 乔彦;基于模糊综合因素评价法的区域土地与高速公路协调度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3 杨保华;江西省能源、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的计量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刘思萌;河北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性评价及其调控[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5 杨冬艳;贵州省能源消费、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6 曲丹婷;民族八省区城镇化、产业化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定量分析及趋势预测[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周吉;中部六省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76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77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