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型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8:19
本文关键词: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型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循环经济 产业集群 可持续发展 阳逻经济开发区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集聚效应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在获取规模经济、技术创新、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污染、资源的短缺、生态的破坏,因此解决好产业集群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循环经济不仅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加强集群的创新能力、提高集群的自组织能力。因此循环经济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阳逻地区产业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分析,对循环经济框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试图为阳逻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升级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案。本文共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讨论了论文选题的背景、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框架。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通过文献综述归纳和分析了相关问题在当前研究上的进度以及在其中存在的一些不好的问题,之后根据这些为本文确定研究的方向和大体内容。第三部分为理论基础。笔者从经济学的视角简述了本文在研究产业结构和循环经济问题时的相关理论依据。进而第四部分为阳逻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环境分析。该部分从区域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产业发展状况等方面对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域经济状况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第五部分为阳逻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成因。系统分析了阳逻地区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第六部分为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发展的SWOT分析。该部分论述了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具备的优势、潜在的不足、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为接下来的分析提供现实基础。第七部分为构想及发展建议。该部分在总结阳逻地区产业结构优劣的基础上,从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完整、生态、高经济增加值的产业链条和体系的视角讨论了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的构建和未来产业布局的构想和相关实现途径。最后一部分为结束语。该部分重点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潜在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综上所述,发展循环经济,采取各种科学措施有效进行产业集群调整和升级,构建和形成完整、互补、生态平衡和高经济增加值的产业链,是促进阳逻地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循环经济 产业集群 可持续发展 阳逻经济开发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5;F12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2.1 理论意义12-13
- 1.2.2 实践意义13
- 1.3 研究方法13-14
- 1.3.1 文献研究法14
- 1.3.2 比较分析法14
- 1.3.3 实证研究法14
- 1.3.4 系统分析法14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14-16
- 1.5 研究内容16-17
- 2 文献综述17-21
- 2.1 循环经济研究现状17-19
- 2.2 产业集群研究现状19-20
- 2.3 研究现状评述20-21
- 3 理论基础与概念辨析21-25
- 3.1 概念辨析21-22
- 3.1.1 循环经济21
- 3.1.2 产业集群21-22
- 3.2 理论基础22-25
- 3.2.1 韦伯的集聚理论22
- 3.2.2 增长极理论22-23
- 3.2.3 新产业区理论23
- 3.2.4 可持续发展理论23-25
- 4 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环境分析25-34
- 4.1 区域环境25-27
- 4.1.1 资源条件25-26
- 4.1.2 区位条件26
- 4.1.3 基础设施26-27
- 4.2 经济环境27-31
- 4.2.1 经济发展总体情况27-28
- 4.2.2 产业发展情况28-31
- 4.3 政策环境31-34
- 4.3.1 发展定位32
- 4.3.2 优惠政策32-34
- 5 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成因分析34-39
- 5.1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34-36
- 5.1.1 物流产业集群34
- 5.1.2 钢铁深加工及机械装备产业集群34-35
- 5.1.3 水泥及建材产业集群35
- 5.1.4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35-36
- 5.1.5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36
- 5.2 产业集群形成原因36-39
- 5.2.1 要素禀赋37
- 5.2.2 经济环境37-38
- 5.2.3 其他区位因素38-39
- 6 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39-46
- 6.1 优势分析39-40
- 6.1.1 良好的政策环境39
- 6.1.2 产业门类多,集聚呈现规模39
- 6.1.3 特殊的人才技术专业优势39-40
- 6.1.4 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后发优势40
- 6.2 劣势分析40-43
- 6.2.1 资源环境现状有待改善40-42
- 6.2.2 产业结构不合理42
- 6.2.3 缺乏创新网络42-43
- 6.3 机遇分析43-44
- 6.3.1 国家战略的提升,打造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的发展机遇43
- 6.3.2 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带来的机遇43
- 6.3.3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发展机遇43
- 6.3.4 全市优化产业布局、支持远城区的工业发展机遇43-44
- 6.4 面对的挑战44-46
- 6.4.1 资源环境的挑战44
- 6.4.2 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44-45
- 6.4.3 服务中介系统亟待提升45-46
- 7 循环经济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构想与对策建议46-60
- 7.1 发展循环经济型产业集群的必要性46-47
- 7.1.1 产业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决定了必须发展循环经济46
- 7.1.2 产业区的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循环经济予以解决46-47
- 7.1.3 发展循环经济型产业集群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47
- 7.2 发展循环经济型产业集群的基本构想47-55
- 7.2.1 阳逻经济开发区循环型产业集群的构建47-52
- 7.2.2 阳逻经济开发区一体化循环型共生网络的构建52-53
- 7.2.3 构建循环型产业集群的保障措施53-55
- 7.3 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55-56
- 7.3.1 影响循环经济发展行政因素55
- 7.3.2 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持55
- 7.3.3 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55-56
- 7.4 对策建议56-60
- 7.4.1 政策导向56-57
- 7.4.2 科技支撑57-58
- 7.4.3 人才培养58
- 7.4.4 产业衔接58
- 7.4.5 设施配套58-60
- 8 结论60-62
- 8.1 本文主要结论60-61
- 8.2 不足及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金南,余德辉;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06期
2 陈永红;何鹏;;基于产业生态学视角的产业集群生态化研究[J];经济论坛;2006年14期
3 王兆华;尹建华;;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我国工业园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5期
4 范连颖;卢欣;;日本循环经济探析[J];日本研究;2006年02期
5 齐建国;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探索[J];学习与探索;2005年02期
6 孙勇;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J];学习与探索;2005年02期
7 张录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理想经济模式的探索——循环经济范式的形成与发展[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亮;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1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96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