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数 区域经济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尤其是以省级政府为代表的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本地经济水平的快速稳步提高,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和本地政策的制定者,地方政府却依靠自身行政权力,以控制、排斥其他地区的合法竞争者为目的,通过设置各种行政垄断壁垒,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这阻碍了全国整体市场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和我国社会主义统一市场机制的建立。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定量分析,深层次的探究地区性行政垄断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恰当的处理好各级地方政府与所在地区市场间的微妙关系,最终使市场本体在全国整体资源配置中发挥出应有的核心地位。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借鉴于良春(2009)的ISCP研究框架,对全国29个省市从1998年到2013年的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数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计算,构建一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一个基于支出法的经济增长模型,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将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作出实证检验,并将该影响研究具体细分到各省市。最终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地区性行政垄断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实施不利于全国整体市场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且垄断系数为-10.40640。但是具体的影响效果细分到各个省市又各有不同。最后,文章从省际联系、政府机制、财税体制、晋升机制以及法律约束五个方面对减少当前的行政垄断措施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数 区域经济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F127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0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1-13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16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3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3-16
- 1.2.3 相关文献综述评价16
- 1.3 研究方法16
- 1.4 研究内容16-17
- 1.5 研究框架17-18
- 1.6 创新和不足18-20
- 1.6.1 论文的创新点18
- 1.6.2 论文存在的不足18-20
- 2 地区性行政垄断的理论基础20-26
- 2.1 地区性行政垄断定义20-21
- 2.2 地区性行政的发展历程21-22
- 2.2.1 封建社会的行政垄断21
- 2.2.2 近代社会的行政垄断21-22
- 2.2.3 现代社会的行政垄断22
- 2.3 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基本特征22-23
- 2.3.1 地区性行政垄断存在特定的地区性22
- 2.3.2 地区性行政垄断出发点和实施目的的复杂性22-23
- 2.3.3 地区性行政垄断的长期危害性23
- 2.4 地区性行政垄断成因23-26
- 2.4.1 辖区竞争论23
- 2.4.2 晋升博弈论23-24
- 2.4.3 发展战略论24
- 2.4.4 分权论24
- 2.4.5 寻租论24-26
- 3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分析26-29
- 3.1 从整体角度分析26-27
- 3.2 基于细分视角进行分析27-29
- 3.2.1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于消费的影响27
- 3.2.2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于投资的影响27-28
- 3.2.3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于出口的影响28-29
- 4 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29-41
- 4.1 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标测度的过往研究29-30
- 4.2 构建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标测度的基本原则30-31
- 4.3 构建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标体系31-35
- 4.3.1 指标体系构建31-32
- 4.3.2 指标解释32-35
- 4.3.3 指标权重35
- 4.4 数据来源说明35-36
- 4.5 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的测算和比较分析36-41
- 5 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41-49
- 5.1 实证模型的构建41-42
- 5.2 实证结果的分析42-47
- 5.2.1 全国整体水平实证分析42-43
- 5.2.2 全国29各省市的实证分析43-47
- 5.3 实证分析总结47-49
- 6 结论和政策建议49-55
- 6.1 研究结论49-50
- 6.2 政策建议50-53
- 6.2.1 加强省际联系,,构建国内统一市场50
- 6.2.2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50-51
- 6.2.3 改革当前的财税体制,建立区域协商合作机制51-52
- 6.2.4 改革地方政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52-53
- 6.2.5 建立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53
- 6.3 研究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58-59
- 附录B:文章中相关数据59-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晶;何平;;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解析[J];思想战线;2008年02期
2 蓝庆新;;论区域经济协调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J];探索;2006年02期
3 谭蓉娟;;俄罗斯区域经济增长敛散性实证研究[J];俄罗斯研究;2007年05期
4 李立振;;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铸造港北发展动力源[J];桂海论丛;2009年04期
5 年志远;徐涤非;;产权结构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增长[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6 黄新华;;区域经济增长中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的检验:1998-2007年——基于30个省会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1年01期
7 ;不宜神化“省直管县”[J];人大建设;2009年10期
8 段磊;;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J];天津人大;2012年04期
9 曹新;论区域经济增长及其结构变动[J];理论学刊;1999年04期
10 陈景浩;资源市场化与宁夏区域经济增长[J];宁夏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晓合;李巍;;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方政府转型效应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2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基于江西省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桂元;高艳;;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4 陈春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结构及其类型划分[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5期(总第20期)[C];2012年
5 石敏俊;王妍;张卓颖;;区际经济联系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式[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东霞;李彬联;;广东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文化原因研究[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工业提速拉动区域经济增长[N];北大荒日报;2009年
2 记者 姜蕴真;新东产业集聚区铺就区域经济增长“快速路”[N];安阳日报;2012年
3 通讯员 达新正;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N];红河日报;2013年
4 延安新区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张娟;延安市以统筹城乡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增长[N];延安日报;2013年
5 侯杰 华中科技大学;形成新区域经济增长极[N];经济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杜鹏飞;激发区域经济增长活力[N];阿勒泰日报(汉);2014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APEC与东亚合作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基地 赵江林;“一带一路”: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增长新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记者 陆艳红;九三管委会积极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N];北大荒日报;2014年
9 周京奎;房地产业: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N];天津日报;2007年
10 临汾市委党校副教育长 刘佶鹏;行政区域经济增长的统计问题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园园;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文学;知识溢出与落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江激宇;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玉明;知识溢出、空间依赖与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徐涤非;产权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杨春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D];安徽大学;2014年
8 王立平;知识溢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赵广君;上海公共支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于铭;中国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河南省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檀隽;甘肃省商业银行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聂建超;知识溢出对杭州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4 袁昌荣;基于空间计量理论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5 王茉;FDI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汪金花;金融深度、金融宽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韩芳明;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周璐瑶;辽宁省金融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沈阳大学;2016年
9 贾慧英;我国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胡冰;江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62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96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