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07:08
本文关键词: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转型升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大,逐步成为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崛起,在各大城市出现了向某一区域集聚的趋势,并且集聚的经济效应也越来越明显。辽宁省经济发展正处于后工业化时期,生产性服务业是优化辽宁省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其次深入研究了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综述及其相关的理论,并对本文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深入分析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时空现状及其特点,进而选用相关测度方法,从区位商和空间基尼系数两个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度分析。第三部分,根据指标建立的原则与依据,构建了影响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指标体系,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本文得出行业内部集聚的程度差异较大,沈阳与大连集聚的优势明显,不同因素对于集聚的影响差异明显,比如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不高,信息化发展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作用有限,政府的参与度对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则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较为显著等结论。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较强可操纵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测度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1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0.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0-11
- 0.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10
- 0.1.2 研究的意义10-11
- 0.2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11-13
- 0.3 研究的方法13
- 0.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13-14
- 1 理论基础14-18
- 1.1 基本概念的界定14
- 1.1.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和分类14
- 1.1.2 产业集聚的概念14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14-16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14-15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15-16
- 1.3 有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16-18
- 1.3.1 规模经济理论16
- 1.3.2 空间区位理论16
- 1.3.3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16-17
- 1.3.4 竞争优势理论17-18
- 2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时空发展现状特点分析18-24
- 2.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特点18-21
- 2.1.1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状态18-19
- 2.1.2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19
- 2.1.3 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19-20
- 2.1.4 服务业集聚区企业营业收入持续增加20-21
- 2.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空间分布的现状特点21-24
- 2.2.1 商贸商务集聚区的数量多,信息软件与科技服务区数量少22
- 2.2.2 沈阳拥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数量最多,锦州最少22-24
- 3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测量与分析24-32
- 3.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测度方法评述24-25
- 3.1.1 区位商(LQ)24
- 3.1.2 行业集中度(CR)24
- 3.1.3 空间基尼系数(G)24-25
- 3.1.4 赫芬达尔指数(H)25
- 3.1.5 空间集聚指数(EG)25
- 3.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测度方法选取的理由及数据来源25-26
- 3.2.1 测度方法选取的理由25-26
- 3.2.2 数据来源26
- 3.3 基于区位商测算的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分析26-28
- 3.3.1 沈阳和大连表现出相对较高的集聚度27
- 3.3.2 省内空间分布差异程度较大27-28
- 3.4 基于空间基尼系数测算的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分析28-32
- 3.4.1 全省存在集聚趋势但总体集聚程度较低29-30
- 3.4.2 各行业内部集聚程度差别较大30
- 3.4.3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集聚程度较大,其他行业集聚波动平稳30-32
- 4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32-41
- 4.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32-34
- 4.1.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32
- 4.1.2 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32
- 4.1.3 指标体系的构建32-34
- 4.2 模型选择与设定34
- 4.3 数据来源与说明34
- 4.4 计量方法分析34-36
- 4.5 计量结果分析36-41
- 4.5.1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在人力资本与信息化水平高的区域集聚37-38
- 4.5.2 信息传输与软件制造业在信息技术水平与人力资本高的区域集聚38
- 4.5.3 金融业在制造业集聚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集聚38-39
- 4.5.4 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政府参与度较小的区域集聚39-40
- 4.5.5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在经济发展水平高与制造业集聚的区域集聚40
- 4.5.6 科学研究与地质勘探业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集聚40-41
- 5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41-44
- 5.1 研究结论41-42
- 5.1.1 全省行业内部集聚的程度差异较大41
- 5.1.2 沈阳与大连集聚的优势明显41
- 5.1.3 不同的因素对于各行业集聚的影响差异明显41-42
- 5.2 对策建议42-44
- 5.2.1 完善政府功能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42
- 5.2.2 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42-43
- 5.2.3 加强制造业集聚带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43
- 5.2.4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43
- 5.2.5 加快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8-4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英华;邱碧槐;王耀中;;服务业集聚现象测度模型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年06期
2 柳坤;申玉铭;;国内外服务业地理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3年01期
3 邵校;海峰;;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实证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年10期
,本文编号:963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963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