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区域知识承载力的区域创新政策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4:14
本文关键词:面向区域知识承载力的区域创新政策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创新政策 知识承载力 创新政策执行强度 创新政策协同度 创新政策丰富度
【摘要】: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创新政策因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区域问题而生,是国家为了推动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依据区域比较优势而对不同地区做出的政策安排。所以,区域创新政策构成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调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创新政策的力度与影响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在科技发展迅速的现在,区域发展的核心因素知识承载力也越来越被政策制定者所关注。与之相匹配的区域创新政策的制定也成为了保障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创新政策是持续保持创新动力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以区域知识承载力为视角,探索区域创新政策对知识承载力产生的影响。旨在提出区域创新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对知识承载力产生影响的作用过程。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合理的参考。因此,本文在对区域知识承载力和区域创新政策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之后,建立了区域创新政策对知识承载力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区域创新政策对知识承载力影响模型。并运用浙江、江苏、上海和北京出台的创新政策为样本,实例研究区域创新政策对知识承载力的影响程度,通过实例分析计算得出以下结论:(1)论文中建立的创新政策对知识承载力的影响作用模型是合理的。该模型以知识存量为影响单元,通过分析供给型创新政策、需求型创新政策和环境型创新政策对区域知识存量的影响,总结出各个创新政策下主体内容的作用路径。(2)研究中针对创新政策对区域知识承载力的影响建立的指标体系是可行的、实际操作性强。(3)区域创新政策与区域知识承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各省市的区域创新政策综合评价值和区域知识承载力综合评价值的平均取值通过了Spearman双边检验。(4)针对于创新政策内部的评价而言,区域创新政策执行强度、协同度和丰富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创新政策评价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区域创新政策的执行强度、协同度和丰富度对区域知识承载力的影响作用各有不同。
【关键词】:区域创新政策 知识承载力 创新政策执行强度 创新政策协同度 创新政策丰富度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问题的提出9-10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1 研究背景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11-14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3.3 技术路线13-14
- 2 文献综述14-26
- 2.1 区域知识承载力相关文献综述14-18
- 2.1.1 区域知识承载力的概念14-16
- 2.1.2 区域知识承载力结构16-18
- 2.2 区域创新政策相关文献综述18-26
- 2.2.1 区域创新政策的概念及分类18-20
- 2.2.2 区域创新政策评价20-23
- 2.2.3 区域创新政策主体23-26
- 3 区域创新政策对区域知识承载力的作用分析26-37
- 3.1 区域供给型政策对区域知识承载力的作用分析27-31
- 3.2 区域需求型政策对区域知识承载力的作用分析31-33
- 3.3 区域环境型政策对区域知识承载力的作用分析33-36
- 3.4 区域创新政策对区域知识承载力影响的作用模式36-37
- 4 面向区域知识承载力的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7-42
- 4.1 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建立准则37-39
- 4.2 面向区域知识承载力的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维度39-40
- 4.2.1 区域创新政策执行强度39
- 4.2.2 区域创新政策协同度39-40
- 4.2.3 区域创新政策丰富度40
- 4.3 面向区域知识承载力的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体系40-42
- 5 面向区域知识承载力的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模型构建42-70
- 5.1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42-47
- 5.1.1 层次分析法简介42-44
- 5.1.2 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计算44-47
- 5.2 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测量47-55
- 5.2.1 区域创新政策执行强度测量47-53
- 5.2.2 区域创新政策协同度的测量53-54
- 5.2.3 区域创新政策丰富度的测量54-55
- 5.3 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模型实例分析55-70
- 5.3.1 区域创新政策数据收集及整理55
- 5.3.2 区域创新政策计算55-59
- 5.3.3 区域创新政策分析结果与建议59-70
- 6 结论与展望70-74
- 6.1 研究结论70-71
- 6.2 创新点71-72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78
- 附录A 北京市创新政策评价计算78-79
- 附录B 浙江省创新政策评价计算79-80
- 附录C 江苏省创新政策评价计算80-81
- 附录D 区域知识承载力综合评价值81-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86-87
- 致谢87-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峰;;基于政策指数的科技政策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9期
2 武春友;张秋艳;邢蕊;;面向产业集成创新的区域知识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3年01期
3 孙玉涛;曹聪;;战略情景转变下中国创新政策主体合作结构演进实证[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年04期
4 徐彪;李心丹;张s,
本文编号:971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97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