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综合经济区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7:49
本文关键词:伊朗综合经济区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伊朗 综合经济区划 经济区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摘要】:经济区和经济区划的研究是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的传统课题之一,它既是区域经济统筹规划的基础,也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区域之间经贸合作的重要提前。经济区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劳动地域分工规律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长期以来我国学者一直比较重视对综合经济区划的研究,并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国内各个层次的区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对其他国家的综合经济区划所进行的研究很少。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各国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对其他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研究,了解其产业结构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从而制定顺应其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伊朗作为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大国,其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分别位居世界第4位和第1位,为OPEC第3大石油生产国、世界第3大石油出口国,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在我国能源安全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伊朗还是我国商品出口的主要输出对象,是我国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关系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对伊朗进行综合经济区划研究是进一步加深我国对伊朗的了解,深化经贸合作关系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注入新活力。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综合经济区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梳理。以伊朗历1388年~1391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为资料来源,以伊朗31个省作为基本的评价单元,系统分析了影响伊朗国家经济发展的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状况、土地利用状况等自然基础条件和人口与劳动力条件、交通网络状况、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条件,构建了反映伊朗自然基础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的综合经济区划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伊朗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经济区划研究,再结合相关的定性条件对初步区划结果进行修正,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伊朗国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差异明显。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状况、土地利用状况、人口分布、交通网络条件、产业分布状况和社会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伊朗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2)将伊朗划分为6个经济区。分别是东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西北经济区、德黑兰经济区、里海沿岸经济区和波斯湾沿岸经济区。(3)通过对每个经济区进行分析,总结了各个经济区的区域特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研究发现,波斯湾沿岸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属于产业复合型经济区,具有同时发展多种产业的优势,德黑兰经济区则是一个行政功能型的经济区,里海沿岸经济区产业类型较为单一,但是仍然具有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东南经济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较为薄弱,其产业的发展应该以保护环境为原则。
【关键词】:伊朗 综合经济区划 经济区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37.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11-12
- 1.1.1 伊朗地缘政治环境和经济地位的要重性11
- 1.1.2 伊朗社会经济变革的实际11-12
- 1.1.3 伊朗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现实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8
- 1.3.1 国外关于综合经济区划的研究13-15
- 1.3.2 国内关于综合经济区划的研究15-16
- 1.3.3 国内外关于伊朗综合经济区划的研究16-18
- 1.3.4 研究评述18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8-21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8-19
- 1.4.2 研究技术路线19-21
- 第2章 综合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21-26
- 2.1 经济区与经济区划21
- 2.2 经济区划的理论依据21-23
- 2.2.1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21-22
- 2.2.2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22
- 2.2.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22-23
- 2.3 经济区划的方法23-26
- 2.3.1 统计分类法23
- 2.3.2 经济联系法23
- 2.3.3 劳动地域分工法23
- 2.3.4 聚类分析法23-24
- 2.3.5 主成分分析法24
- 2.3.6 经济中心分析法24
- 2.3.7 地理信息系统划分法24-25
- 2.3.8 小结25-26
- 第3章 伊朗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条件分析26-38
- 3.1 伊朗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基础26-32
- 3.1.1 伊朗地形地貌条件26-27
- 3.1.2 伊朗气候条件27-29
- 3.1.3 伊朗自然资源状况29-31
- 3.1.4 伊朗土地利用状况31-32
- 3.2 伊朗经济区划的社会经济基础32-37
- 3.2.1 伊朗人口与劳动力条件32-33
- 3.2.2 伊朗交通网络结构分析33-35
- 3.2.3 伊朗的产业状况35-36
- 3.2.4 伊朗社会条件分析36-37
- 3.3 小结37-38
- 第4章 伊朗综合经济区划的原则和方法38-51
- 4.1 伊朗综合经济区划的原则38
- 4.1.1 符合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原则38
- 4.1.2 与自然环境单元相一致原则38
- 4.1.3 与行政区划相一致原则38
- 4.1.4 与产业布局相协调原则38
- 4.2 伊朗经济区划分的技术方法38-40
- 4.2.1 数据来源38-39
- 4.2.2 区划方法39-40
- 4.3 伊朗综合经济区划的指标体系构建40-41
- 4.4 伊朗综合经济区划过程分析41-46
- 4.5 伊朗综合经济区划结果的修正46-48
- 4.6 对伊朗综合经济区划结果的评价48-51
- 第5章 伊朗综合经济区区域特征分析51-63
- 5.1 东南经济区51-53
- 5.2 中部经济区53-55
- 5.3 西北经济区55-57
- 5.4 德黑兰经济区57-58
- 5.5 里海沿岸经济区58-59
- 5.6 波斯湾沿岸经济区59-63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63-65
- 6.1 研究结论63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3-65
- 参考文献65-68
- 附录68-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放;张务栋;;对我国综合经济区划的若干思考[J];经济地理;1993年02期
2 张忠孝;;青海综合经济区划探讨[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3 刘再兴;综合经济区划的若干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5年06期
4 陆卓明;综合经济区划与地理空间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5 姜建国;龚循礼;;对湖南省在全国综合经济区划中与外省联区方案的意见[J];经济地理;1986年01期
6 李耀武;;湖北省综合经济区划的初步设想[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7 陈宗兴,唐海彬,刘科伟;陕西综合经济区划及战略布局初探[J];经济地理;1988年01期
8 朱容;城市体系法:关于我国综合经济区划方法的一种新尝试[J];经济地理;1992年02期
9 郑树桓,王卫;河北省综合经济区划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10 段七零;;对我国宏观经济地带及综合经济区划分的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辉;综合经济区划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余玲;伊朗综合经济区划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彭萍;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西省综合经济区划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72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97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