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6-09-20 13:30

  本文关键词: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实施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

基于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构建的思考——以江西为例

朱丽萌  陈雁云  

【摘要】:城市群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基于省级行政区构建城市群在我国很有必要。本文以江西省为例,重点探讨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构建的理论基础、城市群形成与成长的条件,及其战略构想。研究表明:江西应构建以南昌为中心,包括九江、新余、抚州、鹰潭等城市在内的的大南昌城市群,使其成为全国的高技术产业及现代制造业基地、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成为一个空间结构合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密集区。为此,江西应从规划、机构、区域分工与合作、城镇空间结构、一体化、区域创新和产业集群等方面统筹考虑,以有利于大南昌城市群的构建。

【作者单位】:
【分类号】:F299.2
【正文快照】:

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城市群正在成为人类历史上经济总量规模最大、人口密度最高和国际影响力最强的空间,成为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可以预测,未来国内区域竞争将是城市群之间重量级的较量。作为一个省级的行政区域,如何形成牵引区域经济持续增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承琳;;谈农信社内部员工队伍建设与管理[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年03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国平;汪碧瀛;;中部崛起中的汉长昌经济圈的构建[J];人文地理;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尊文;;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合与发展前景[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练绪宁;张小青;张红;;工业化与城市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2 廖忠明;陆建秀;刘良源;;东江源区森林净化环境价值核算[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3 戴天放;熊立根;;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启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2期

4 毛端谦;习复芳;秦金瑜;张伟朋;;鄱阳湖区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蔡云辉;;论限制开发区的经济突破发展[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6 刘章生;李芬;陶满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土地投入产出角度[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0期

7 齐莉娜;吴必虎;俞曦;;基于中部崛起背景旅游景区发展战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8 姜宏瑶;温亚利;;基于WTA的湿地周边农户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9 王双英;陆文聪;;江西虚拟水消费与贸易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10 张军涛;刘建国;;辽宁区域发展差异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龙;;中国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行政协调[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2 赵伟;张秀生;;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钱海燕;樊哲文;方豫;黄灵光;;江西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潜力分析[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国勤;;江西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GDP的影响[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黄国勤;石庆华;;江西矿产资源消耗与GDP变化[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姚珍;黄国勤;;江西省贵溪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7 黄国勤;;建设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8 陈琦;;基于“钻石模型”的环鄱阳湖经济圈旅游业发展对策分析[A];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研究[C];2008年

9 刘本锋;罗志坚;;江西工业园区文化建设刍议[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10 孙智君;张凯勇;;中三角三省服务业比较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宫丽艳;天津市塘沽区域教育政策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毅;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价及其路径演进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魏勇;我国欠发达省域竞争力提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徐青青;现代区域协同物流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谢景武;吉林省中部“V”型经济带构建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绍芬;南昌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育宁;南昌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正龙;汉长昌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卫星;近代江西新式交通发展与社会经济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武宏;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6 何松;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陈希;区域经济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8 陈远;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唐璐;我国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炳;新型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海峰;;中小企业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信贷配给视角下银保风险协作机制的建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桦,钟业喜,蒋梅鑫;长江江西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2 陆玉麒;论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J];地理科学;2002年02期

3 陆大道;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J];地理学报;198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北省社科院课题组;黄肇漳;;构建“鄂中城市群”的初步设想与战略思考[J];企业导报;2009年11期

2 白燕;对新疆构建天山北坡城市带的设想[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白燕;对新疆构建天山北坡城市带的设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章国兴;试论重庆中心城市群网络系统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金华市构筑群体优势 培育浙中城市群[J];浙江经济;2002年10期

6 楼建悦,祝国群,赵启泉;环境类专业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04期

7 汪飞,薛静;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实施对策[J];生态经济;2005年07期

8 郭益峰;王毅敏;范于松;陈卫华;葛娟娟;季芳;;构建县域循环经济浅议[J];污染防治技术;2005年06期

9 刘艳军;孙迪;李诚固;;城市群发展的产业集群作用机制探析[J];规划师;2006年03期

10 李文博;;浙中城市群区域一体发展的动力机制及提升路径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萌;陈雁云;;基于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构建的思考——以江西为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鞠立新;;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机制的构建——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机制建设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刘海莺;张华新;;辽宁中部城市群资源环境一体化问题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4 陈雁云;朱丽萌;;论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的耦合发展[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莉;;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模式选择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汉江;李海霞;;构建和完善产业生态系统,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7 纪建悦;张志亮;郭春静;;构建塔型城市创新体系的探讨[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何春阳;史培军;李景刚;陈晋;潘耀忠;李京;卓莉;一之瀬俊明;;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化空间模式和过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姜乃力;;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的SWOT分析[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10 秦尊文;;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合与发展前景[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丰晓原 陆旭升;[N];金华日报;2006年

2 吉明亮;[N];金华日报;2008年

3 苏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4 傅淞巍;[N];辽宁日报;2011年

5 ;[N];西海农民报;2011年

6 记者马献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N];国际金融报;2004年

8 刘静玉 程善光;[N];河南日报;2004年

9 李根荣;[N];金华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跃云 锁华媛;[N];云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志刚;现代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谷海洪;基于网络状主体的城市群区域规划政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刘国岩;我国创新型大企业的构建及创新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李津燕;地方政府行为与市场秩序构建[D];武汉大学;2005年

5 裴瑱;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分工与产业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6 郭凤城;产业群、城市群的耦合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永刚;中国城市群经济规模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8 朱克敏;泛珠三角大都市带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何新春;当代中国工商执法权威构建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冀新;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宁;山东半岛城市群结构及发展动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尹亮;中国国际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分析[D];汕头大学;2002年

3 李兴建;西部地区城市集群化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冯意刚;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与政府调控机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5 何剑;长株潭城市群结构特征与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6 徐鹏;关中城市群内部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游细斌;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丽丽;成德绵城市带战略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安顺发;虚拟配送中心的构建过程研究[D];江苏大学;2006年

10 汤鲜;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实施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8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18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f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