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以杭州市西湖区生态控制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发布时间:2016-10-09 07:47

  本文关键词:城乡相互作用与生态经济交错区形成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年

介入生态理念的城乡交错带控规编制方法探索——以杭州市西湖区生态控制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陈玮玮  

【摘要】:在生态学视角下城乡交错带的概念认知基础上,以杭州市西湖区生态控制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地区的生态、社会、经济特征,并探讨了针对这一特殊生态区域的规划编制思路和方法、不同层面的功能定位及操作模式。

【作者单位】:
【分类号】:TU984.115
【正文快照】:

1基于生态学角度的城乡交错带1.1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交错带19世纪末,城市地理学从城市形态学与形态发生学的角度提出了“边缘带”和“城乡交错带”的概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日益增强,城乡的各种景观结构与功能相互融合,彼此交错。反映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冀凤全;赵茸;张敦兰;;以景观异质性理论指导城市景观建设[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马涛,杨凤辉,李博,陈家宽;城乡交错带——特殊的生态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1期

3 汪军英;达良俊;由文辉;;城镇生态敏感区的划分及建设途径——以上海市航头镇为例[J];城市问题;2007年01期

4 李幼林,文维;生态敏感区的控制与开发——以深圳市宝安区铁岗水库地区法定图则为例[J];规划师;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敬民;刘肖梅;乔晓红;;泰山与泰安城区交错带过度城市化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李庆召;牛俊玲;;城乡交错带结构功能及管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7期

3 殷成志;我国法定图则的实践分析与发展方向[J];城市问题;2003年04期

4 李丽娜;达良俊;由文辉;;城市脆弱性驱动因子分析[J];城市问题;2009年11期

5 班茂盛;方创琳;;国内城市边缘区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3期

6 沈清基;徐溯源;刘立耘;李小兰;钱婵英;;城市生态敏感区评价的新探索——以常州市宋剑湖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1期

7 荣玥芳;郭思维;张云峰;;城市边缘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4期

8 叶林;邢忠;颜文涛;;生态导向下城市边缘区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6期

9 郭思维;荣玥芳;张云峰;吴光莲;;城市边缘区研究评述[J];规划师;2012年07期

10 胡浩;王士君;南颖;卢书兵;;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川;陈眉舞;刘晶晶;;城市生态敏感区的规划方法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市牛首山-云台山生态廊道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莹;潘宜;乔杰;;双向适应化的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秀洲北片区规划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苏晓静;城市景观环境的生态转型[D];同济大学;2007年

3 万利;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李丽娜;城市化影响下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申世广;3S技术支持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军;广州市萝岗区森林空间布局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叶道碧;长沙市城乡交错带几种林分类型土壤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丹;苏州城市边缘区土地生态利用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4 金延伟;深圳市特区外法定图则编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查茜;城市边缘区域生态绿地空间规划及利用途径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胡勇;南京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庄长伟;城市化过程中长春市城乡交错带景观动态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红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9 罗家豪;长沙县星沙镇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10 李(王莹);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区研究初探[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为邦;发挥小城镇在城市化中的重要作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肖笃宁,李秀珍;国外城市景观生态学发展的新动向[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3期

3 何兴华;可持续发展论的内在矛盾以及规划理论的困惑——谨以此文纪念布隆特兰德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发表10周年[J];城市规划;1997年03期

4 彭镇华,王成;城郊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的思考[J];中国城市林业;2005年03期

5 卢静;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优化研究[J];城市问题;2001年06期

6 骆悰;上海市城市发展敏感区划分研究与对策[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5期

7 李恕宏;池州市生态敏感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8 陈佑启;城乡交错带名辩[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年01期

9 张安录;城乡相互作用与生态经济交错区形成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3期

10 张庆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大自然探索;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永霞;;浅谈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J];市政技术;2010年S1期

2 曾海祥;;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改进的若干建议[J];科技资讯;2008年12期

3 周枫钧;刘静;;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实施[J];山西建筑;2009年31期

4 王钰梅;直接采用实物法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11期

5 蔡传旭;;建筑施工企业的投标施工方案编制方法浅析[J];四川建材;2006年01期

6 麦贤敏;;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方法的项目理论表达和评估[J];规划师;2007年05期

7 李维华;;浅谈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编制及策略[J];山西建筑;2007年16期

8 刘海山;倪国葳;;浅谈建立企业定额的重要性[J];山西建筑;2008年18期

9 庞志军;王喆;;监理大纲的编制要点[J];吉林水利;2008年S1期

10 陈君;;施工进度的编制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玮玮;;介入生态理念的城乡交错带控规编制方法探索——以杭州市西湖区生态控制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慕郁海;华天舒;;面对实施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探讨[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高峻;宋永昌;赵杨;;基于遥感和GIS的城乡交错带景观生态研究——以上海西南地区为例[A];珠海—澳门生态城市建设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0年

4 张喜莲;李想;;浅论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5 李哲;鲍茜;陈永强;;单位大院规划编制方法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宁;熊花;;基于《城乡规划法》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探讨——以武汉市主城区新一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建荣;;“集约增长”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探索——即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编制的思考与总结[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朱郁郁;陈燕秋;孙娟;胡耀文;;县(区)域城乡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以重庆市北碚区城乡分区规划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何世茂;高俊;;基于特色的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方法探索——以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吴新纪;张伟;胡海波;陈小卉;;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总体规划方法研究[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单利云 倪伟达;[N];中国建设报;2004年

2 林慧娥;[N];广东建设报;2006年

3 谢文永 王兴红 杜全晓;[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孙晓锐;[N];中华建筑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柳成荫;行动规划理论及应用探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新国;城乡交错带空间边界界定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郑登贤;基于RS与GIS的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分析——以福州市南台岛为例[D];福州大学;2005年

3 王江波;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韦伟;基于有机化发展的城乡交错带景观规划[D];西南大学;2007年

5 肖少英;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6 左慧敏;县域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徐雯;危险性较大工程[D];南昌大学;2007年

8 岳登峰;基于城乡统筹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高峰;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的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陈新福;危险性较大脚手架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方法研究及配套软件开发[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城乡相互作用与生态经济交错区形成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4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34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2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