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中国与欧盟五国货物贸易的生态贸易条件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9 14:38

  本文关键词:祁连山区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青海省祁连县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传辉,何晋勇,陈桂珠;可持续发展量化的新方法[J];环境保护;2001年08期

2 陈东景,徐中民,马安青;祁连山区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青海省祁连县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3期

3 万红艳,陈迎春;物流分析及生态足迹理论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J];生态经济;2003年10期

4 王书华,王忠静;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估——以贵州镇远县为例[J];山地学报;2003年03期

5 刘力,郑京淑;东北地区生态消费水平的区域可持续性研究[J];地理科学;2003年06期

6 王书华,张义丰,毛汉英;城郊县域生态经济协调状态与发展能力分析——以河北新乐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7 蔡河山,徐文彬;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生态足迹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02期

8 熊鹰,王克林,郭娴,谢春花;生态足迹在可持续性定量测度中的应用——以湖南省2000年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9 徐长春,熊黑钢,秦珊,李新萍;新疆近10年生态足迹及其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刘宇辉,彭希哲;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基于生态足迹的重庆市合川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2 岳巧丽;周宝同;曹雪梅;;重庆市生态足迹的历时性分析与战略调整思路[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3 魏涛;;公路物流园区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师学义;王万茂;;基于生态足迹的山西省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石敬华;潘光;李恒庆;由希华;丁君;;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兰新萍;龙如银;;基于动态产量的长三角地区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晶;赵锦霞;刘大海;吴桑云;;基于生态足迹的海岛旅游承载力模型及祥云岛实证分析[A];2010年海岛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黄艳娴;朱利群;卞新民;;江苏省主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海晓;崔伟;;山西省生态足迹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李鹏;杨桂华;;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标准[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利彬;[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3 李利锋 徐彬;[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4 李利锋 □本报驻京记者 徐彬;[N];南方周末;2004年

5 叶祖达;[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6 记者 王翰林;[N];科技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胜男 北京地球村 毛达;[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8 张文凌;[N];西部时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郑娜;[N];发展导报;2008年

10 张可兴;[N];中国环境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升起;农产品国际贸易生态经济效益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2 谢鸿宇;基于空间综合生态足迹分析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张宇鹏;我国生态足迹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士锋;西北民族地区不同生活方式对环境影响的时空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刘伟杰;基于GIS和生态足迹方法的东北亚地区生态安全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7 曲艳伟;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8 韩召迎;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凌薇;基于全生命周期生态足迹的严寒地区农村住宅外墙构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张军;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绿洲水资源管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艳;中国与欧盟五国货物贸易的生态贸易条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康雨;试论我国资源保护与生态贸易问题[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高中良;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生态足迹动态研究—国家公顷法[D];西南大学;2010年

4 袁文博;基于生态足迹的南宁市生态安全评价[D];吉林大学;2010年

5 孙左猛;辽宁省生态足迹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洪谦;生态经济视角的可持续发展测度—生态足迹在广东省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0年

7 陈余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福建省林业生态足迹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黄凤华;能值生态足迹的灰色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杜红梅;唐山市生态足迹测度及动态分析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刘丽佳;吉林省旅游生态足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祁连山区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青海省祁连县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4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34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6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