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甘肃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与生态经济系统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1 10:43

  本文关键词:甘肃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与生态经济系统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大学》 2010年

甘肃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与生态经济系统关系研究

衣婧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能源问题就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由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但与此同时能源的存储量迅速减少,消耗速度快速增长,制约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为了缓解能源短缺,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能替代不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而作为可再生能源的生物质能源,其研究和使用被提上日程。沼气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一种,建设成本较低,原料获得较容易,对环境的要求不高,所以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快速的推广。 本论文系统分析了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指标选取原则从气候条件、能源状况、经济状况、社会条件四个方面选取了10个指标,分别是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照时数、乡村人口数、主要农作物产量、牲畜年末存栏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乡村劳动力、人口自然增长率、小学在校学生数,构建了甘肃省农村沼气工程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主成份分析法给甘肃省14个市(州)的沼气区域适应性进行排序,最后得出结论甘肃有7个市(州)不适合发展沼气。 本论文还着重探讨了农村沼气对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利用生态足迹法进行实证检验,沼气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变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的现状,使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减少,从而使生态赤字减少,对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有一定的积极贡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323.214;F205;F2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15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6-10
  • (二) 理论综述10-13
  • (三) 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13-15
  •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15-18
  •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15-16
  • (二) 循环经济理论16
  • (三) 生态经济理论16-18
  • 二、中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现状18-23
  • (一) 国内农村沼气工程发展状况18-19
  • (二) 国外沼气工程发展状况19-20
  • (三) 甘肃农村沼气工程发展状况20-21
  • (四) 甘肃省沼气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21-23
  • 三、甘肃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区域适宜性评价23-34
  • (一) 甘肃沼气工程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23
  • (二) 选取的指标23-29
  • (三) 指标体系的构建29-30
  • (四) 指标分析30-34
  • 四、甘肃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对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34-45
  • (一) 生态经济系统概念及内涵34
  • (二) 架构农村生态经济系统概念模型34-35
  • (三) 基于生态足迹法分析沼气工程对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35-42
  • (四) 政策建议42-45
  • 结语45-47
  • (一) 结论45-46
  • (二) 论文的不足之处46-47
  • 参考文献47-49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5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2 邱凌,杨改河,毕于运;中国西部发展农村沼气的条件与对策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3期

    3 王效华;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现状与发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4 吴隆杰;;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戴林,李子奈;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及可推广性评价方法探讨[J];农业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6 施德铭,方放,王海,王革华;县域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7年01期

    7 黄和平;毕军;李祥妹;张炳;杨洁;;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J];生态学报;2006年08期

    8 姜涛,袁建华,何林,许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分析模型体系[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12期

    9 赵景柱,徐亚骏,肖寒,赵同谦,段光明;基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13个国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王许涛;李刚;张百良;;生物质能利用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3 余明江;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徐中民,陈东景,程国栋;中国经济系统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5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6 石惠春,程国栋,徐中民,张志强,张勃;学习型组织与生态经济研究团队建设[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7 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8 顾晓薇,李广军,王青,刘建兴,丁一,刘敬智;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5年03期

    9 祁元;王一谋;王建华;颜长珍;;宁夏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J];冰川冻土;2005年06期

    10 张燕;吴玉鸣;;西南岩溶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以广西为例[J];冰川冻土;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平;;土地资源利用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以新疆典型地区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刘洁;;生态足迹方法在城市尺度应用研究的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3 张迪;张象枢;李佩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钢铁生态产业链构建中的应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王妮妮;;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法律保护对策[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5 王效华;冯祯民;包信峰;何其云;王崇圣;姜葵;;江苏扬中农村家庭生活用能研究——兼谈小康农村家庭能源消费[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王效华;王正宽;冯祯民;;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阶段划分[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刘新平;;土地资源利用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以新疆典型地区为例[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张大伟;胡山鹰;沈静珠;陈定江;;我国西部区域生态工业系统构建实探[A];生态工业工程与循环经济——第一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楼俞;石磊;;邯郸市物质流分析[A];生态工业工程与循环经济——第一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曹翠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体系构建与实施[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山东半岛沿海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D];山东大学;2005年

    2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4 董虹;论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之间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6 王永清;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7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8 王汇群;企业经营能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李志青;互动、社会资本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扩散[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学良;文明的历史脚步——建国以来滇南少数民族农地利用模式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凤琦;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河海大学;2006年

    2 苑建伟;农村生态校园沼气系统太阳能增温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丁敬祥;城步县生态足迹计算及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刘建兴;中国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与地理分布[D];东北大学;2005年

    5 王宇峰;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6 罗娅;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研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丙辉;环境问题对世界经济政治关系的影响及我国对策[D];河北大学;2000年

    8 雷隆;试论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赵英杰;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投资项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10 刘红艳;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海;卢旭东;张慧媛;;国内外生物质的开发与利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2 何平,詹存卫;中国能源利用的环境安全及其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3 李萍;王效华;;基于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农村户用沼气池效益分析[J];中国沼气;2007年02期

    4 刘刚;沈镭;;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1期

    5 李军;吴平治;李美茹;吴国江;;能源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J];自然杂志;2007年01期

    6 杨群发;范振山;徐广印;赵玉生;郑喜春;张全国;;集箱式沼气工程的设计及试验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李崧;邱微;赵庆良;刘正茂;;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军;;生物质高效洁净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A];林木机械装备与循环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家忠;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场能源环保站工艺设计[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2 张波;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范振山;辅热集箱式沼气工程化技术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4 张美华;畜禽养殖污染的环境经济学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黎良新;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沼气净化技术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军;赵景波;;农药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2 徐中民;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3 徐中民,程国栋;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需求预测[J];冰川冻土;2000年02期

    4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5 陈效逑,赵婷婷,郭玉泉,宋升佑;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孟林;层次分析法在草地资源评价中应用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8年06期

    7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8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陈东景;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9 徐勇;张同升;杨勤科;;黄土高原安塞县生态退耕情景及农业影响[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10 郭慧,杜琳琳,华贲;我国能源形势分析及其解决对策[J];广东化工;200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春雨;西北地区生态家园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德金;;新形势下农村沼气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05期

    2 李培强;张本尧;崔汉亮;;不见炊烟起 但闻饭菜香[J];农业知识;2009年14期

    3 王道忠 ,庞黄亚;北方寒冷地区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发展初探[J];现代农业;2005年09期

    4 ;沼气保姆[J];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48期

    5 刘永岗;;山西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沼气建设经验交流会[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年09期

    6 梁英兰;;怎样搞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年10期

    7 费茂如;;利州农村沼气入户达四成[J];中国老区建设;2008年02期

    8 谷延泽;;濮阳市农村沼气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9 李海旺;郑勇进;王志青;王建英;;建立长效机制 促进农村沼气健康发展[J];河南农业;2008年17期

    10 张国强;;全国部分省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和大中型沼气建设管理座谈会在安阳召开[J];河南农业;2008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化低碳理念 发展农村沼气——黄陂区农村沼气事业的调查与思考[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罗威;单明;杨旭东;;农村沼气应用的节能减排效果探讨——以湖南省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的调查为例[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3 冯尚友;梅亚东;;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与熵值[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李志刚;樊平;王世仙;徐效俊;;滨州市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A];华东地区农学会、山东农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交流材料[C];2010年

    5 邝继云;张永发;;建设四级沼气服务网络,提升农村沼气综合效益[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潘文飞;;循环经济与农村沼气建设——丽水市农村沼气发展现状与对策[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尚孟坤;;现代工商技术与农村沼气产业化的推进[A];农村沼气发展与农村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8 关婷卉;杨明富;;关于农村沼气技术综合开发与利用的探索[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9 赵凯;林聪;段娜;;河北省沼气后续服务现状分析[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安录;;论生态经济交错区的土地持续利用[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利用分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星奎;[N];绵阳日报;2009年

    2 江晓芽 陈昌奉;[N];黄山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玉萍 通讯员 李茁壮;[N];临汾日报;2009年

    4 通讯员 冯威年;[N];和田日报(汉);2010年

    5 张宽海 崔普思;[N];蚌埠日报;2010年

    6 张爱平;[N];定西日报;2008年

    7 记者 佟荣满;[N];邯郸日报;2008年

    8 首席记者 魏贵富;[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学志;[N];开封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曹林生;2008年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第一批中央预算内资金 投资计划下达[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嘉良;海岸带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随机梯度和规则集成评价预测[D];天津大学;2010年

    2 徐学荣;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3 盖志毅;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珏;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6 陈晓;基于生态经济学模型的新疆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7 张青峰;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陈智勇;紫胶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与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9 海江波;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流与价值流耦合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闫军印;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婧;甘肃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与生态经济系统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元勇;贵州省镇宁县农村沼气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3 朱军平;吉安市农村沼气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周兆霞;北京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5 李金怀;广西农村沼气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6 温晴;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莹玉;湖北省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何金钊;贵州省都匀市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9 张俊浦;在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D];兰州大学;2010年

    10 谭程程;黑龙江省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与情景预测[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甘肃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与生态经济系统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37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4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