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甘肃省生态足迹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31 20:53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甘肃省生态足迹有利于把握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的深层次规律。以2012年中国30省(市、自治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全面分析了甘肃省与全国各经济区之间不同产业生态足迹互相占用情况以及甘肃省生态足迹。结果表明:甘肃省主要占用沿海地区、西北、中部、地区生态足迹,其中工业间接占用生态足迹是各地区生态足迹经济区域间差异的主要成因;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占用甘肃省生态足迹最高,主要以直接占用甘肃省农业为主;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高达30.1 hm2,是甘肃省土地面积的17.8倍,生态承载能力堪忧;甘肃省8部门中批发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人均生态足迹较低,分别为0.17 hm2与0.07 hm2,万元GDP生态足迹较低,土地利用效率更高。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2020,48(22)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八大区域划分
甘肃省第一产业占用各经济区生态足迹
从图6可以看出,甘肃省占用各经济区生态足迹要高于各经济区占用甘肃省生态足迹,两者比较可以发现,京津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差距略少,西北的地区、东北地区差距较大。分省区分析可以看出,除北京市之外,其他各省区均为甘肃省占用各省生态足迹要高于各省占用甘肃省生态足迹,以宁夏(17.7倍)、青海(8.66倍)、黑龙江(6.59倍)最为明显。其他大部分省份该比例均在1~3倍。从不同产业类型可以看出,甘肃省占用各经济区生态足迹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而其他经济区占用甘肃省生态足迹主要集中于第一产业。图5 其他经济区占用甘肃省不同产业生态足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津冀城市群虚拟水贸易的近远程分析[J]. 孙思奥,郑翔益,刘海猛. 地理学报. 2019(12)
[2]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长山群岛人地关系分析[J]. 曹威威,孙才志,杨璇业,崔莹. 生态学报. 2020(01)
[3]基于投入产出表京津冀虚拟足迹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苑清敏,张枭,李健. 统计与决策. 2018(18)
[4]基于DEA-ESDA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时空分异研究[J]. 郑德凤,郝帅,孙才志. 地理科学. 2018(03)
[5]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下中国水足迹地区间比较——基于经济区域分析层次[J]. 吴兆丹,吴兆磊,张长征. 冰川冻土. 2017(01)
[6]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省级区域碳足迹及碳转移研究[J]. 庞军,高笑默,石媛昌,孙文龙.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5)
[7]北京与津冀之间隐性土地资源流动研究[J]. 裴厦,刘春兰,谢高地,李铮,王海华,陈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1)
[8]河北省山区县生态足迹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与应用[J]. 宋辉,谢栌乐. 统计与管理. 2015(05)
[9]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尹科,王如松,姚亮,梁菁.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3)
[10]北京市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 王亚菲,陈长. 城市发展研究. 2009(04)
本文编号:3112060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2020,48(22)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八大区域划分
甘肃省第一产业占用各经济区生态足迹
从图6可以看出,甘肃省占用各经济区生态足迹要高于各经济区占用甘肃省生态足迹,两者比较可以发现,京津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差距略少,西北的地区、东北地区差距较大。分省区分析可以看出,除北京市之外,其他各省区均为甘肃省占用各省生态足迹要高于各省占用甘肃省生态足迹,以宁夏(17.7倍)、青海(8.66倍)、黑龙江(6.59倍)最为明显。其他大部分省份该比例均在1~3倍。从不同产业类型可以看出,甘肃省占用各经济区生态足迹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而其他经济区占用甘肃省生态足迹主要集中于第一产业。图5 其他经济区占用甘肃省不同产业生态足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津冀城市群虚拟水贸易的近远程分析[J]. 孙思奥,郑翔益,刘海猛. 地理学报. 2019(12)
[2]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长山群岛人地关系分析[J]. 曹威威,孙才志,杨璇业,崔莹. 生态学报. 2020(01)
[3]基于投入产出表京津冀虚拟足迹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苑清敏,张枭,李健. 统计与决策. 2018(18)
[4]基于DEA-ESDA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时空分异研究[J]. 郑德凤,郝帅,孙才志. 地理科学. 2018(03)
[5]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下中国水足迹地区间比较——基于经济区域分析层次[J]. 吴兆丹,吴兆磊,张长征. 冰川冻土. 2017(01)
[6]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省级区域碳足迹及碳转移研究[J]. 庞军,高笑默,石媛昌,孙文龙.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5)
[7]北京与津冀之间隐性土地资源流动研究[J]. 裴厦,刘春兰,谢高地,李铮,王海华,陈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1)
[8]河北省山区县生态足迹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与应用[J]. 宋辉,谢栌乐. 统计与管理. 2015(05)
[9]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尹科,王如松,姚亮,梁菁.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3)
[10]北京市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 王亚菲,陈长. 城市发展研究. 2009(04)
本文编号:3112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11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