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长株潭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风险评估

发布时间:2021-08-11 15:02
  长株潭作为中国建设两型社会的示范区,随着城市圈的不断扩大,致使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发生了改变,继而影响到生态环境问题,如何使土地资源有效、可持续性的利用,又能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此背景下,探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风险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主要是以长株潭市辖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长株潭1999年-2011年建设用地类型和影响城市生态指标的相关数据,运用交叉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来评价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风险;并选取相应的社会、经济测量指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对长沙、株洲、湘潭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从定性角度来看,长株潭市辖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特别是各种建设用地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以及噪声等对生态风险造成的影响。(2)从定量角度分析,长株潭城市圈生态风险值表现明显的时间特征。1999年-2011年,长株潭生态风险值在2005年以前呈波浪式的发展趋势,最大值为2000年的0.736,而到了2005年以后,基本是逐年下降,直到2011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值变为0.328。这意味着随着长株...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长株潭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风险评估


999-2011各类建设用地的增加情况

生态风险,长沙市,绩效,年份


年-2011年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风险绩效差异。从排序上来看,长沙市生态风险在近13年的绩效值是不规则的增加或者减少,如下图4-2所示。。?:丨 ill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图4-2长沙市不同年份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风险平均绩效值Figure 4-2 Changsha different years under the land use change of ecological risk value toaverage performance从图4-2中可以看出,在1999-2007年之间,长沙市生态风险的绩效值相对来说都比较高,2000年的数值为0.822,接近于1,说明当年建设用地对生态风险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主要是由于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该区域生态环境,而2008-2011之间的生态风险绩效值都只有0.3多,远小于1,并且成逐年下降趋势,表明这段时期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且有继续降低发展的趋势。因此

湘潭市,生态风险,绩效,年份


年土地利用类型和结构的变化并不是很大,对区域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就不会波动太大,这也可以由图4-4可知,在1999-2006年之间,湘潭市生态风险绩效值的变化幅度不是很大,最大值是2002年的0.698,最小值是2006年的0.530,从而说明这段时期,湘潭市建设用地对环境生态风险的影响基本维持在一个中等的水平上。但是,2007-2011之间,湘潭市市辖区生态风险绩效值逐年往下降的趋势,在2011年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江下游河网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水体的生态影响[J]. 熊兴,江源,任斐鹏,董满宇,田育红,雷一鸣.  自然资源学报. 2010(08)
[2]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风险效应[J]. 高永年,高俊峰,许妍.  自然资源学报. 2010(07)
[3]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脆弱性评估——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碳储量为例[J]. 王佳丽,黄贤金,陆汝成,肖思思,郑泽庆.  自然资源学报. 2010(04)
[4]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预测及景观生态效应分析——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例[J]. 陈莹,尹义星,陈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08)
[5]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指标体系[J]. 刘纪远,邵全琴,樊江文.  地理研究. 2009(02)
[6]云南澜沧江流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J]. 王娟,崔保山,刘杰,姚华荣,翟红娟.  环境科学学报. 2008(02)
[7]基于约束条件的元胞自动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模型[J]. 杨小雄,刘耀林,王晓红,段滔.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12)
[8]元胞自动机在景观格局优化中的应用[J]. 秦向东,闵庆文.  资源科学. 2007(04)
[9]“生态位”元胞自动机在土地可持续规划模型中的应用[J]. 刘小平,黎夏,彭晓鹃.  生态学报. 2007(06)
[10]重大工程建设中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基本原则和方法[J]. 陈利顶,吕一河,田惠颖,施茜.  应用生态学报. 2007(03)



本文编号:3336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336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0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