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7 16:38
土地承载着一切物质和资源,为人类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和活动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影响人类的永续发展。目前,土地生态安全已成为生态安全问题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作为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的起点,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本文以甘肃省作为研究区,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利用PSR框架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土地生态安全值,从时间上对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从空间上对甘肃省所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差异分析。同时,根据评价和分析结果,结合甘肃省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甘肃省土地的规范化和集约化利用,提高甘肃省政府土地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切实改善甘肃省土地生态现状,为人类的长久发展提供保障。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甘肃省土地生态环境整体上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服务功能减弱,但基本功能仍可维持,系统稳定性受到影响,生态灾害时有发生,土地生态不太安全,存在一定风险。(2)2000-2011年间,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由敏感级别上升到良好级别。原...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PSR模型指标关系示意图
图 5-1 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趋势1 可以看出,2000~2008 年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值介于 0.6-0.8 之处于敏感级别,土地生态环境较差,结构和功能受损,生态灾害著。但从 2009 年开始,土地生态安全值超过 0.8,土地生态安全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系统结构趋向完整,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生态问题不太显著。从趋势上来看,2000-2011 年甘肃省土地生总体呈上升状态,并在 2010 年达到最高值。011 年间,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值逐渐上升,状态有所好转,主
图 5-2 甘肃省土地压力安全变化趋势2 可以看出,在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压力因素层指标中,人口承载到环境污染压力和社会经济压力指标安全指数的 4 倍以上,这说明口数量较大,人口压力较重。此外,人口承载压力在 12 年中几乎没较低,增长趋势不明显,避免了土地的人口承载压力进一步上升。度明显,在 2003 年之后上升强度增大,2011 年达到最大值,这主发展经济,区域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同时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程经济手段维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状况。环境污染压力在 2010 年达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湘南红壤丘陵区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以衡阳市为例[J]. 王鹏,况福民,邓育武,田亚平,欧阳山岚. 水土保持研究. 2013(03)
[2]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J]. 郑敬刚,许淑娜,喻铮铮,吴国玺. 水土保持研究. 2013(03)
[3]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李玉照,刘永,颜小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4]西北干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J]. 杨倩倩,陈英,金生霞,赵佳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04)
[5]基于P-S-R模型的汕头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杨春红,张正栋,田楠楠,吴申凤,张五美.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3)
[6]基于模糊物元和熵权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陶晓燕. 统计与决策. 2012(06)
[7]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余健,房莉,仓定帮,朱琳,卞正富. 农业工程学报. 2012(05)
[8]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哈尔滨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孙奇奇,宋戈,齐美玲.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1)
[9]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风险[J]. 蒙晓,任志远,张翀. 干旱区研究. 2012(01)
[10]基于生态足迹的朝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J]. 曲哲,任家强,李红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S1)
本文编号:3366711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PSR模型指标关系示意图
图 5-1 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趋势1 可以看出,2000~2008 年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值介于 0.6-0.8 之处于敏感级别,土地生态环境较差,结构和功能受损,生态灾害著。但从 2009 年开始,土地生态安全值超过 0.8,土地生态安全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系统结构趋向完整,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生态问题不太显著。从趋势上来看,2000-2011 年甘肃省土地生总体呈上升状态,并在 2010 年达到最高值。011 年间,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值逐渐上升,状态有所好转,主
图 5-2 甘肃省土地压力安全变化趋势2 可以看出,在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压力因素层指标中,人口承载到环境污染压力和社会经济压力指标安全指数的 4 倍以上,这说明口数量较大,人口压力较重。此外,人口承载压力在 12 年中几乎没较低,增长趋势不明显,避免了土地的人口承载压力进一步上升。度明显,在 2003 年之后上升强度增大,2011 年达到最大值,这主发展经济,区域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同时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程经济手段维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状况。环境污染压力在 2010 年达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湘南红壤丘陵区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以衡阳市为例[J]. 王鹏,况福民,邓育武,田亚平,欧阳山岚. 水土保持研究. 2013(03)
[2]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J]. 郑敬刚,许淑娜,喻铮铮,吴国玺. 水土保持研究. 2013(03)
[3]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李玉照,刘永,颜小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4]西北干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J]. 杨倩倩,陈英,金生霞,赵佳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04)
[5]基于P-S-R模型的汕头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杨春红,张正栋,田楠楠,吴申凤,张五美.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3)
[6]基于模糊物元和熵权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陶晓燕. 统计与决策. 2012(06)
[7]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余健,房莉,仓定帮,朱琳,卞正富. 农业工程学报. 2012(05)
[8]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哈尔滨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孙奇奇,宋戈,齐美玲.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1)
[9]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风险[J]. 蒙晓,任志远,张翀. 干旱区研究. 2012(01)
[10]基于生态足迹的朝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J]. 曲哲,任家强,李红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S1)
本文编号:3366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36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