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退耕还林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6 22:40
为给退耕还林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云南省祥云县为研究区域,通过收集退耕还林相关监测数据,对该区域退耕还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的实施影响耕地面积以及粮食播种面积,但是从长远来看,实施退耕还林后对农业,尤其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并不大;(2)退耕还林实施后,农、林总产值逐年增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3)退耕还林的实施,改变了农户传统耕种习惯,减弱了农户对耕地的依赖性,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4)退耕还林增加了森林覆盖率,提高了生态效益。
【文章来源】:防护林科技. 2020,(08)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祥云县退耕还林前后森林覆盖率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庆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分析[J]. 高磊,杨现坤,胡海珠,吕喜玺,侯国龙,Claudio Delang,王晓燕,陈方鑫.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6)
[2]黔西北炼锌矿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J]. 冯艳红,郑丽萍,应蓉蓉,张亚,林玉锁,王国庆.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02)
[3]黄土丘陵区榆林南部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J]. 成六三,高晓东,陈小莉,吴普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04)
[4]宁夏近20年来植被覆盖度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J]. 陈晓光,李剑萍,韩颖娟,李志军,陈葆德. 生态学杂志. 2007(09)
博士论文
[1]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D]. 邢祥娟.北京林业大学 2014
[2]秦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本效益研究[D]. 王昌海.北京林业大学 2011
[3]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的监测与评价研究[D]. 郭建英.北京林业大学 2010
[4]中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D]. 郭雨华.北京林业大学 2009
[5]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 柯水发.北京林业大学 2007
[6]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D]. 崔海兴.北京林业大学 2007
[7]我国退耕还林政策持续性研究[D]. 贾卫国.南京林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60328
【文章来源】:防护林科技. 2020,(08)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祥云县退耕还林前后森林覆盖率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庆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分析[J]. 高磊,杨现坤,胡海珠,吕喜玺,侯国龙,Claudio Delang,王晓燕,陈方鑫.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6)
[2]黔西北炼锌矿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J]. 冯艳红,郑丽萍,应蓉蓉,张亚,林玉锁,王国庆.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02)
[3]黄土丘陵区榆林南部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J]. 成六三,高晓东,陈小莉,吴普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04)
[4]宁夏近20年来植被覆盖度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J]. 陈晓光,李剑萍,韩颖娟,李志军,陈葆德. 生态学杂志. 2007(09)
博士论文
[1]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D]. 邢祥娟.北京林业大学 2014
[2]秦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本效益研究[D]. 王昌海.北京林业大学 2011
[3]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的监测与评价研究[D]. 郭建英.北京林业大学 2010
[4]中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D]. 郭雨华.北京林业大学 2009
[5]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 柯水发.北京林业大学 2007
[6]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D]. 崔海兴.北京林业大学 2007
[7]我国退耕还林政策持续性研究[D]. 贾卫国.南京林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60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46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