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治理对策——基于“生态-经济”次协调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10-27 00:06
  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与薄弱的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导致"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呈现出"次协调"运行状态。研究表明:环境群体性事件是"生态-经济"次协调社会风险最激烈的爆发方式。在"生态-经济"次协调视角下,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行为的环境风险向社会风险的传导效应、经济活动外部性与居民生存权健康权的冲突、环境风险沟通中的公众与专家之间的风险感知差异、传统利益诉求渠道与信息时代传播多元化之间的矛盾。为此,应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健全生态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公众环境风险感受评估制度、畅通公众环境决策参与渠道等措施,科学理性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提升社会风险治理能力和水平。 

【文章来源】: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0,22(1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生态-经济”次协调视角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内涵特征
二、“生态-经济”次协调视角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
    (一)经济行为的环境风险向社会风险的传导效应
    (二)经济活动外部性与居民生存权、健康权的冲突
    (三)环境风险沟通中的公众与专家之间的风险感知差异
    (四)传统利益诉求渠道与信息时代传播多元化之间的矛盾
三、“生态-经济”次协调视角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防控对策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文化视角的环境群体性事件防化路径构建[J]. 朱伟,王莉亚,褚钰,李红艳.  智库时代. 2018(28)
[2]邻避冲突视角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处理研究[J]. 赵树迪,周易,蔡银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6)
[3]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 阮友群.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3)
[4]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理分析[J]. 尹文嘉,刘平.  行政论坛. 2015(02)
[5]邻避效应向环境群体性事件转化的机理研究——以四川什邡事件为例[J]. 彭小兵,朱沁怡.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4(06)
[6]震区生态经济次协调的低碳控制研究[J]. 李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硕士论文
[1]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研究[D]. 昝新波.华东政法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60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460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0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